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5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5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认识论),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好认识论。 2015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认识论) 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1、(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b、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内容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