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高考化学冲刺训练题
内容
    想要高考取得好的成绩,高考的冲刺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化学冲刺训练题,希望能够帮各位高三学生取得好成绩,如果觉得本网站内容有用,欢迎收藏(Ctrl+D即可)。
    物质性质的比较
    1. 以下表述不符合元素周期律的是 (  )
    A.酸性:H3PO4>HNO3>HClO4
    B.热稳定性:HF>H2O>NH3
    C.离子半径:F->Na+>Mg2+
    D.还原性:HI>HBr>HCl
    答案 A
    解析 由于氮、磷同主族,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磷的,故HNO3的酸性强于H3PO4的,HClO4的酸性最强,故A错;氟、氧、氮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HF、H2O、NH3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故B正确;F-、Na+、Mg2+的电子层结构相同,F-、Na+、Mg2+的半径依次减小,故C正确;氯、溴、碘属于同主族元素,且其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故其非金属性依次减弱,HCl、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2. 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B.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答案 B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不一定越强,例如N的非金属性比C强,但氮气的活泼性比碳弱,故A错;P、S、Cl均属于第三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故B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若M、R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和y,由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可得
    x-1=y+2,因此x>y,即原子序数:R
    3. 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减弱
    D.Li、Na、K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答案 B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B项不正确。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ⅦA族元素中氢化物最稳定的其沸点一定最高
    B.ⅠA族元素一定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C.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答案 A
    解析 A项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氢化物最稳定,HF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故其沸点最高;B项中ⅠA族元素除碱金属元素外还有H元素;C项中NH4Cl为离子化合物;D项中如Na+、Cl-为同周期元素的离子,但Cl-的半径大于N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Ⅵ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ⅦA族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越强
    D.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a,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4
    答案 A
    解析 第ⅥA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A项正确;L层电子数为奇数说明第二电子层未填满,应该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第二周期中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Li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项错误;ⅦA族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弱,故C项错误;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a,则乙的原子序数为a+2、a+8、a+18、a+32,不可能是a+4,故D项错误。
    6. 下列叙述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强的是 (  )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 ②HCl的酸性比H2S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强 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强 ⑤HClO的酸性比H2SO4弱 ⑥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⑧在周期表中Cl处于S同周期的右侧 ⑨还原性:Cl-A.③④⑤⑦⑧⑨ B.③⑥⑦⑧
    C.③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答案 C
    解析 ①②两项不能说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③是正确的;④项的顺序反了,应该是H2S的还原性比HCl强;⑤项中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Cl的最高价含氧酸应为HClO4;⑥项中非金属单质在相同条件下与变价金属反应,产物中变价金属的价态越高,说明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⑦项中作为氧化剂的非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能置换另一非金属单质,如:Cl2+H2S===2HCl+S↓,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即非金属性Cl>S;⑧项是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进行判断的;⑨项是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判断的。
    7. 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酸性:HCl>H2CO3,所以非金属性:Cl>C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来源:学科网]
    C.K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K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答案 C
    解析 A项,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来比较,错误;B项,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得电子,错误;D项,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错误。
    8. 飞船的太阳能电池板有“飞船血液”之称,它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我国在砷化
    镓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砷(As)和镓(Ga)都是第四周期元素,分别属于ⅤA和ⅢA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As的非金属性强于P的
    B.AsH3的沸点低于PH3的
    C.Ga的原子序数比Ca的大1
    D.太阳能电池不属于原电池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A选项错误;一般情况下,结构相似的共价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B选项错误;在周期表中钙和镓之间存在10种过渡元素,所以镓的原子序数比钙的大11,C选项错误;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选项正确。
    9. 有如下变化:AAn- ΔH1<0,BBn- ΔH2<0,且ΔH1<ΔH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氧化性:AC.稳定性:B答案 B
    解析 ΔH<0,说明为放热反应,ΔH1<ΔH2,说明前者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故A的氧化性强于B的,A、C错误;还原性An-Bn-,D错误。
    10.元素A的阳离子aAm+与元素B的阴离子bB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以下关于A、B元素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①原子序数:A>B ②离子半径:aAm+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②⑤⑥
    答案 B
    解析 A、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所以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
    11.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X、Y、Z 3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W>Y>Z>M>X
    B.化合物乙中一定只有共价键
    C.由W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可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
    D.X分别与Y、Z、M、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XM,沸点X2Z>XM
    答案 B
    解析 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的只有H元素,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气体甲,Z一定是第ⅥA族元素,则M为第Ⅶ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因而W为14号元素Si。再根据5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M同周期且相邻,确定Y为氮(N)元素、Z为氧(O)元素、M为氟(F)元素。A项原子半径:Si>N>O>F>H,正确;B项中,H、N、O形成的化合物可以是离子化合物如:NH4NO3,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HNO3;C项中,单质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正确;D项中,F、O、N、S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因而HF的稳定性最好,H2O常温下是液体,HF为气体,故沸点H2O>HF,正确。
    12.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非金属性A>B>C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
    C.原子半径A>B>C
    D.阴离子还原性C3->B2->A-
    答案 C
    解析 根据酸性强弱可推断,原子半径A
    13.有M、X、Y、Z、W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M、Z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M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能存在离子键
    B.元素Y、Z、W分别形成的单质中,每1 mol它们的单质均含有NA个分子
    C.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答案 D
    解析 X为Na,M为O,Y为Si,Z为S,W为Cl。A项,Na2O2中含有共价键,错误;B项,Si、S、Cl2中,Si为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错误;C项,HCl、H2S、H2O中,H2O的沸点最高,错误;D项,Cl2、O3均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正确。
    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Y的氟化物YF3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Z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W的最高正价为+7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H4的沸点比YH3的高
    B.X与W形成的化合物和Z与W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Y离子的半径比Z离子的半径小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答案 D
    解析 X为C,Y为N,Z为Na,W为Cl。A项,沸点NH3>CH4,错误;B项,CCl4为共价键,NaCl为离子键,错误;C项,离子半径N3->Na+,错误;D项,酸性,HClO4>HNO3,正确。
    1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W>Z>Y>X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
    D.W的单质能从Z的钠盐溶液中置换出Z的单质
    答案 A
    解析 根据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Y为O,故X为N,Z为S,W为Cl。根据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知,原子半径:S>Cl>N>O,A不正确;O的非金属性比N的强,所以H2O比NH3的热稳定性强,B正确;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所以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强,C正确;氯气能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D正确。
    16.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含Y元素的盐溶液显酸性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X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H5与水反应可产生两种气体
    答案 D
    解析 W应为S,X为N,Z为Si,Y为Al。A项,原子半径:Y>Z>W>X,错误;B项,AlCl3溶液呈酸性,NaAlO2溶液呈碱性,错误;C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Z,错误;D项,NH5为NH4H,与水反应:
    NH4H+H2O===NH3·H2O+H2↑
    NH3·H2O===NH3↑+H2O,正确。
    17.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相比,前者较低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X为O,Y为Na,Z为Al,M为Si,N为Cl。A项,离子半径:Cl->Al3+,错误;B项,沸点:H2O>HCl,错误;C项,SiO2既能与HF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D项,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可以和NaOH(Y)溶液反应,又能与HCl(N)反应,正确。
    18. 根据下表(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A
    B
    C  
    ??? D
    E
    原子半径/nm
    0.186
    0.143
    0.089
    0.102
    0.074
    主要化合价
    +1
    +3
    +2
    +6、-2
    -2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A>C
    B.氢化物的沸点H2D>H2E
    C.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A
    D.C2+与A+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答案 A
    解析 根据化合价和原子半径的大小推断,A为Na,B为Al,C为Be,D为S,E为O。A项,碱性NaOH>Be(OH)2,正确;B项,沸点H2S
    19. 分析如下残缺的反应:RO+________+6H+===3R2↑+3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
    B.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
    C.上式中缺项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D.RO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应中只能被还原
    答案 B
    解析 RO中R为+5价,周期表中ⅤA、ⅦA族元素均可形成RO,A错误;据元素守恒,反应中只有R、H、O三种元素,则缺项一定为R-,且配平方程式为RO+5R-+6H+===3R2↑+3H2O,据此可得R为ⅦA族元素,B正确;R-中R处于最低价态,只能作还原剂,C错误;RO中R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D错误。
    20.用Pt电极电解含有Cu2+和X3+各0.1 mol的溶液,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g)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mol)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Cu2+>X3+>H+
    B.H+>X3+>Cu2+
    C.X3+>H+>Cu2+
    D.Cu2+>H+>X3+
    答案 D
    解析 由图像分析可知有电子通过时即开始析出固体物质,则优先放电的不是H+,又当有0.2 mol电子通过时析出固体质量达最大值,说明首先放电的是Cu2+,继续有电子通过则不再有固体物质析出,则此时放电的应该是H+。因此离子氧化性顺序为Cu2+>
    H+>X3+。
    21.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2HI===2FeCl2+I2+2HCl;
    2Co(OH)3+6HCl===2CoCl2+Cl2↑+6H2O;
    2Fe(OH)2+I2+2KOH===2Fe(OH)3+2KI;
    3I2+6KOH===5KI+KIO3+3H2O
    复分解反应:2HSCN+K2CO3===2KSCN+CO2↑+H2O;
    KCN+CO2+H2O===HCN+KHCO3
    热分解反应:4NaClO3NaCl+NaClO4;NaClO4NaCl+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Co(OH)3>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I2>KIO3
    C.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
    D.酸性(水溶液):HSCN>H2CO3>HCN
    答案 A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所以,氧化性(酸性溶液):Co(OH)3>Cl2>Fe3+>I2,A选项错;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I2>KIO3,B选项正确;C选项,根据在热分解反应中稳定性弱的物质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稳定性强的物质,正确;D选项,根据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酸性(水溶液):HSCN>H2CO3>HCN,正确
    高考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1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