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提供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的意义
        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读、写。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谈话: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2、讲解: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3、学生认一认: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4、谈话: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5、谈话:你知道江都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6、认识课本中三个城市的温度。
    7、议一议: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城市的温度你的感受。
    8、尝试读一读、写一写。
    9、提问:+20与-20相同吗 ?
    三、学习例2:
    1、谈话:介绍课本中的情境图。
    2、在小组内说说:知道些什么。
    3、全班汇报交流。
    4、小结谈话:关于海拔通常以海平面为标准,比海平面高多少米就是海拔正多少米;比海平面低多少米就是海拔负多少米。
    四、归纳:
    1、谈话:通过例1和例2大家应该知道了正是和负数在生活中的用法了,你能举例吗?
    2、汇报交流。
    五、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第二衣蛾的“练一练”。(强调0)
    2、完成练习第一题。(强调负数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3、完成练习第二题。(顺便介绍一下这两个湖的相关情况)。
    3、完成练习第三题。
    4、完成练习第四题。
    六、全课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呢?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零上20℃可以记作“+20℃”,+20读作正20
    零下20℃可以记作“-20℃”,-20读作负20
    课后反思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学 科 数学(第9册) 备课教师 顾继荣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2、听写:几个正数和几个负数。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3
    谈话: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的表格。
    说说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汇报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谈话:你能完成书上这个表格吗?
    全班汇报交流。
    3、教学例4
    学生自学。
    提问: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两人都是以学校为起点)
    讲解:关于方向问题,人们一般把向东的路程用正数表示。
    4、教学“练一练”
    学生仔细看书。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收支情况也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五题。(各自填写后全班汇报交流)
    2、完成练习一第六题。
    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3、完成练习一第七题。
    自己填写。
    提问:-2和-4.哪个更接近0?
    4、完成练习一第八题。
    先在小组内说说。
    提问: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二)
    盈亏、收支、方向、升降、上下车……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课后反思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学 科 数学(第9册) 备课教师 丁海建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教学内容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7 — 8页)
    教学目标 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1中的第1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1中的第2组图
    要求: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X 高
    3、教学例3:
    (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115页上任选一个平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cm) 宽(cm) 面积
    (平方cm) 底(cm) 高(cm) 面积
    (平方cm)
    (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三、教学“试一试”
    1、齐读题目。
    2、学生尝试。
    3、师生共同评价。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五、学生作业:p第8 页练一练。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新图形
    割补、剪拼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课后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17: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