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 作为一个专致于理工科的大学,帝国学院在英国享有和麻省理工在美国所享有的声誉,其研究水平被公认为在英国大学三甲之列。学生总数超过10000人,海外学生约占1/5,近一项调查表明,帝国理工学院毕业生的起薪为英国之最。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上的压力比较大,男生和研究生的比例都很高。此外,学生还可以免费使用伦敦大学其他学院的设施。帝国理工的医学院毕业生在全英国的就业率榜上一直名列榜首。 如果你认为在此环境中只有一天到晚埋头苦读的话,不妨了解一下帝国理工学生的格言:“Work hard,play hard!” 根据《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全欧洲排第3名,在全球排第8名;其中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帝国理工学院在欧洲排第4名,在全球排第10名;生命科学专业,帝国理工学院排欧洲第3名,在全球排第9名;物理科学专业,在欧洲排第4名,在全球排第14名;临床,临床预科与卫生专业,在欧洲排第2名,在全球排第3名;教学专业方面,在欧洲排第2名,在全球排第11名;研究方面,在欧洲排第1名,在全球排第12名。 根据201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帝国理工学院在欧洲排第3名,在全球排第5名。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在过去的成员中,有14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 著名校友(部分名单): 翁文波:中国地球物理学主要奠基人。 高锟:光纤之父,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沈元: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之一。 王大珩:两弹一星元勋,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玉珊:中国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分析专家。 涂长望: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天从:著名冶金学家。 林超英:香港天文台前台长,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士,特许气象学家,气象物理学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