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文中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情节感人,文字精炼含蓄,耐人寻味。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受到革命传统主义教育。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直面文本,与文本、教师展开平等对话,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感受对话的精彩,并学会仿写,用上恰当的提示语。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彭德怀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旧知:咱们先来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彭德怀的喜爱。(板书:爱!)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长征的脚步再次走进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那么,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彭对大的爱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品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他们标出来。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边读边标。 2、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把你所找出来的句子再来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其中的每个字、词、标点、句子又会带给你哪些新的感受,把你的感受用简洁的文字在一边记录下来,然后融入到朗读中去。 3、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找得还不够准确、全面,体会还不够深刻,那就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和同学交流一下,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如果哪个小组有争议,可以随时举手请求老师援助! 三、全班交流体会彭对大的喜爱之情。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交流得都很投入,讨论也很热烈,相信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么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你从哪些具体的文字体会出来的?(“抚摸”写出了彭对大的关心、爱护、疼爱有加;“念叨”说明彭说的次数多,他好象觉得对不起大,总觉得是自己让大太受委屈似的;“你太……都吃不上”,可以看出彭对的啊深深的愧疚,也可见在彭的眼中,大已经不是一匹普通的牲畜,而是一位知心朋友;由“分出、塞进、一直看着它吃完“等,可以看出砰对大的关爱远远胜过了对自己的关心……) 师:是呀,彭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大却是如此地深情,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挚爱表现出来吗?自由练习、个别读、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彭德怀背过脸去。 问:他为什么要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为什么说这句话能看出彭爱大呢?从他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来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动作“缓缓”;“摘下军帽”是向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战士表示哀悼,而彭的这个举动,说明他早已把大当成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 这句话后面有个长长的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包含了多少对大真挚的爱,多少不得已的愧疚,多少深切的哀悼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表达对大的哀思!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探究:警卫员好心端来一碗肉汤,彭德怀竟然推开,而且还发火,你们是不是觉得彭有些不识好歹,不可理喻?你是怎么认为的? “发火”是因为…… 仅仅是对警卫员发火吗? 从“发火”中,我们读懂的是——他内心交织着各种情感,有痛苦、矛盾,也有不满和怨愤,还有恼恨和担忧等等!所有的这些,固然表现了他深爱着大黑骡子,也表明他最爱着的是红军战士。 此时,彭的内心一定在挣扎,现在你就是痛不欲生的彭,抓住这个提示语,来发火道…… 火发得还不够大,彭心里还不够悲痛、矛盾……女彭德怀来!男彭德怀来!共同来感受一下! 四、体会彭德怀的情感,他是更爱战士。 师:是呀,彭那么爱大,杀后如此悲痛,可为何还坚决下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呢?(板书:杀?)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进这个故事,去解答心中的疑问!找出相关的语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杀?(彭爱大,但更爱战士,只有杀大,给战士们充饥,才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1、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彭见战士们一个个……一定心如刀绞,在思考如何解决危机,挽救战士们的生命,杀牲口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办法。虽然他爱大,但还是战士们的生命重要呀!) 2、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从这句话中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生介绍课前查阅的有关草地的资料,深层次感悟当时境遇。理解“燃眉之急”:草地断粮,连野菜……战士们一个个因……“决定”说明他已痛下决心,在他看来,战士们的生命高于一切!) 3、彭德怀深情地……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冷静、理智、从容、平静而坚定,紧急关头处惊不乱) 师:是呀,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一边是心爱的大,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的生命,为了长征的胜利,彭只能做出痛苦但很坦然的抉择,那就是……所以,他决定杀的时候很平静,抓住了这个提示语,你一定能读出彭说这句话的语气来!指名读。相机评价。 4、“彭不耐烦了……” 为何不耐烦?来,用上不耐烦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5、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他们开枪,我就……叉在腰间怒吼道! 质疑::他在对副官长怒吼呀,怎么能说爱战士呢? 怎么样说话才叫怒吼?什么时候才会怒吼?你怒得起来吼得出来,吗? (怒吼表明他果敢刚毅的性格,怒吼是因为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意味着又会有战士昏倒,而……却很久没开枪,软的不行来硬的。也是为了爱战士才怒吼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呀!) 师总结:是呀,彭爱大,但更爱战士,板书:更爱战士!!!所以忍痛割爱,下令杀了大。 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3——19节 过渡:这个故事确实令我们很感动,文章写得也很精彩,那么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或者你最感兴趣呢?指名各抒己见。(对话部分) 为什么印象最深刻?很精彩,把每个人的说话的语气,动作都表现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指名分角色朗读。引导评。彭读得好不好?老饲养员呢?你以什么为根据说他读得不好?“叉在……怒吼”“发火”“流着眼泪”相机再读。 师小结:像“不耐烦、怒吼、发火、流着眼泪”这些都是提示语,正因为词语用的好,我们才能更加准确、真切感受到当时的情形,文章才更加精彩,所以,我们在以后写对话时要灵活地运用,可以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传神,才能吸引和打动读者。 六、引读课文最后一节 过渡引读:是的,大黑骡子牺牲了,漫漫征途…… 你从这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从“再也……”、“滚滚铁流”、两个“融进”、“身无御寒衣……”分别体会。) 七、总结全文,练习说话。 是呀,正是彭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战士们走出了草地,我们的红军队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首长和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于彭德怀这样赞赏道:(出示欣赏) 给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放音乐《送战友》,让生闭上眼睛倾听,师述:同学们,面对着彭德怀,面对着大黑骡子随着枪声斜倒下去的大,如果你就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就是老饲养员,就是亲手开抢打死大的方副官长……此时,你想对彭将军或者大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指名说!相机评价。 八升华主题 看来同学们也已经被彭和战友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染了,品读完了这篇课文,老师还有个建议,就是老师发现课文的题目太长了,直接改成“彭德怀的大黑骡子”或者“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不就可以了吗?你认为呢?指名各抒己见。 这也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的拟题也要讲究的,应努力做到严谨、恰当、准确! 最后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读课题,用你们的朗读告诉老师现在读课题应该强调什么。 九、作业超市: 1、仿照课文写一小段对话,用上恰当的提示语。 2、长征名篇阅读推荐:《丰碑》、《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草地夜行》等,准备班会课上开一次读书交流会。 附: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的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战友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 【注释】 〔六言诗〕是旧体诗的一种格式,每句六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数和平仄都不像律诗那样严格。 〔给彭德怀同志〕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宁夏马鸿逵、liuxue86.com马鸿宾的骑兵跟了上来,毛泽东和彭德怀拟写了一份电报,主张给马家骑兵一个打击,以防把敌人带进根据地,电文有“山高路远沟深”句。击败追敌骑兵后,毛泽东写了这首诗,首句即用电文句,但改“沟深”为“坑深”。据《彭德怀自述》一书第二○六至二○七页说,彭收到这首诗后,把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然后将原诗送还了毛泽东。彭德怀(一八九八——一九七四),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八年四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七月,领导平江起义参加红军,任红军第五军军长。一九三○年六月任红军第三军团总指挥,七月曾一度攻占长沙。同年八月与红军第一军团会合,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原曾计划分别扩编为一、三方面军,因兵力不足作罢。)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到达甘肃迭部县俄界时,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兼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十一月初,红一方面军番号恢复,仍由毛、彭以原职领导。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案(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