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三中学 王本利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 三、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 3、妙联撷趣。 四、版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对联作法。 2、根据情景,撰写对联。 五、布置作业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 徐秋发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 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 四、布置作业 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对对子 (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 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