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包公审驴》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公审驴》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包公审驴》教案请关注出国留学网北师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包公审驴》教案【一】
    一、 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 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liuxue86.com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 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 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 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 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审驴部分有趣吗?咱们把它排成小课本剧怎么样?
    课件提出要求: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① 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② 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③ 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 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大胆上台吧,你是最棒的!”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四、 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提供网站、书籍。
    《包公审驴》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了解包公的计谋,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2.对比小偷的计谋,让学生知道聪明要用在正当的地方。
    3.通过学生课本剧的编排,培养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了解包公的计谋,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2.对比小偷的计谋,让学liuxue86.com生知道聪明要用在正当的地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包公图片,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包公审驴。
    3.复习文章脉络。
    4.交流:这是一桩怎样的案子?
    5. 齐读课题。
    二、品读探究
    (一)学习换驴部分
    1.默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驴为什么就成被告了? 2.交流那是两头怎样的驴呢?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指导朗读
    (二)学习“审驴”部分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简单批注(出示课件)
    2.探讨交流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怎样使用计谋的?
    A、一审毛驴用计——饿驴。
    ①指名读。
    ②读了这几句话,你能说说包公一审瘦驴用了什么方法吗?
    ③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审案时为何也要皱眉?
    ④“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请联系下文回答)
    ⑤可见包公是怎样的人?
    ⑥指导朗读。
    ⑦包公是“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包公心里的想法?
    B、二审毛驴计——打驴。
    ①抽读。
    ②交流。
    ③包公命令打驴毫不手软,说明他办案怎样?
    ④请你再读这几句话,要读出包公的英明果断。
    C、三审毛驴计——放驴。
    ①驴打完之后呢?
    ②指名读。
    ③这说明包大人怎样?
    (三)学习“得驴”部分
    1.包公用这种奇招来审驴,结果怎样?请齐读最后一段
    2.为了抓住小偷,包公故意把驴给放了,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3.质疑。
    A、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放驴,驴自然会跑回家去,可他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的升堂、拍惊堂木、并大声喊呢?
    B、小结。
    C、用一两句话来夸夸包公。
    D、再读句子,读出包公用奇招破奇案的威风严正、胸有成竹和沉着果断。
    E、总结写法。
    三、拓展延伸
    (一)想想这个故事中除了包公使用计谋,抓住了小偷,为老百姓伸张正义,还有谁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1.交流探讨小偷是怎样用计的?
    2.小偷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3.小偷用计结果如何?
    4.小结。
    (二)诵读有关智谋的名言。 1.出示智谋名言,生读。
    2.小结。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小组表演。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把包公审驴编成课本剧在课后再演一演。
    2.读一读《包青天》这部书,了解更多的包公审案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