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4) | ||||||
内容 |
做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时,你的正确率有多少呢?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一起做做题测试一下吧!以下资讯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4)”,预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典型真题分析 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2008年4月)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评析】答案为C。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认同。此题旨在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从,第三阶段内化。 2.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2007年) 【评析】(1)形成道德信念;(2)自我意识增强;(3)品德结构更为完善。此题旨在考查中学生道德发展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 5.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1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坚定 15.品德是( )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哲学 B.科学 C.心理学 D.伦理学 [1][2][3][4][5][6]下一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 频道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之错题的作用 影响大家拿不到教师资格证的原因 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学生与教师 2015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