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高一语文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
内容 |
【高一语文下册《《诗经》两首》教案】 授课时数:三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 积累字词,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 理解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的朗读,感知课文。 2. 合作并探究,理清课文大意与结构。 3. 情感交流,比较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课型:讲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自古以来,爱情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主题为世人所歌颂。纵观历史,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取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忠贞。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氓》。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三、请学生订正个别字音。 容易出现问题的字音是:(板书)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 . . .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四、 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五、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子 贿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六、整体感知: 1、学生复述课文,教师补充:《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 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情感线索,把握人物形象(方法:诵读和语言赏析。) (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叙事的?(板书:思路) (2)、在这场情感生活的变故当中,女子的情感变化如何? (板书:情感) (3)、可见女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板书:性格) 3、再一次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读出感情。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1、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2、分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3、如何看待女子这段失败的婚姻? 八、课后反思: 附: 板书设计 思路:恋爱结婚——婚变遭弃——决然离开 情感:甜蜜幸福 悔恨沉痛 冷静清醒 性格:温婉痴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