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教案
    一.导入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
    二、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共写了几处?课文中哪一句话意味深长?
    三、师生共议
    是老妇人珍藏45年的结婚红喜烛,意义不一般。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④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⑤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齐读,体会用意。
    蜡烛的深意: a 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b 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c 象征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
    d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四、如果文中没有“蜡烛”,能否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提出你思考的的问题
    六、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liuxue86.com
    2.课文扩读材料。
    勇气
    D.C.狄斯尼(选文略)
    使用建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正义战争。战争使亿万人民处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然而真正强大的不是法西斯,而是人民,人民中间蕴藏着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和平,又赢得进步。”与课文相似的是,《勇气》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处于被侵略国的人民与解放人员之间发生的故事,并且文中也有“两种勇气”“两次收留”,为学生尝试“归类品味”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文本,可以成为这种学法的“试验田”。
    《蜡烛》教案
    训练重点:
    学习用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步骤:
    1、导入
    板书课题
    2、简介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3、检查预习(正音、解词):
    瓦砾l 地窖jio 匍p’匐f’ 揣chui 鞠j‘躬
    颤chn巍巍 永垂不朽 肃穆m”
    4、自由读,感知课文
    ⑴概述故事
    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⑵自由谈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5、扩展延伸
    【讨论】:
    ⑴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⑵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找出文中下列内容: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提示: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6、课堂练习
    ①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三题
    ② 辨词练习(例句见课文)
    烧毁、烧焦、 珍藏、珍爱、 耸立、肃立、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