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谈生命》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提供的《谈生命》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谈生命》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本文以“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为例,接上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只有真正感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象什么”用心感受自己的生命,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设计思路和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阅读的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加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
    1、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主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生命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谈生命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习
    1. 网络学习: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网址
    第二课时
    课内学习
    一、格言导入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点题: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liuxue86.com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习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生命的认识,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生命历程的看法。(学生畅谈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畅谈过程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指导。
    七、板书设计(略)
    《谈生命》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3、熟读、背诵精美的篇段。
    教学重点:
    树立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精妙语言的内涵
    《谈生命》
    冰 心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
    3、体会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含蓄深沉的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伸出两瓣柔嫩的绿叶;一朵鲜花沐浴着阳光雨露,逐渐绽放;一只小鸟啄破蛋壳,挣扎着站了起来;一条小海龟从沙堆中,在大海浪涛的召唤下迅速爬向大海……
    导言:上述画面,让我们感受生命的蓬勃,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它就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谈生命》。
    方式二:视频导入:
    视频内容说明:
    高山之巅,冰雪渐渐消融,汇集成涓涓细流,于山间低凹处聚成小溪,途经山谷、森林、田野,进入江河湖泊,最流入浩瀚的大海;一棵小树从土地里生长出来,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随即它承受了暴风雨的洗礼,狂风撕扯着它,暴雨浇着它,雷电击打着它,霜雪欺凌着它……但它终于以挺拔伟岸的身躯矗立于蓝天之下,与白云为伴,接受小鸟的礼赞。
    导言:地球养育着无数生命,可是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中,不少人却常常感觉不到他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的丰富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方式三:
    导言:生命,是大自然是伟大的作品。生命,也文人骚客口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以卓越的睿智,精辟的语言来思考、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一篇关于生命的优美散文——《谈生命》。
    [电脑多媒体]
    冰心的少年、青年、老年时期的照片,以及她的作品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照片,以便全面系统地介绍冰心的生活、思想、工作、成就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对冰心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兴趣。
    二、教与学
    (一)预习作业
    1、收集冰心的有关资料(建议学生从生平、思想、成就、作品等方面进行专题收集);
    2、列举你读过的冰心的作品,用你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该作品内容;
    3、自读课文,勾划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给这些字注音、解释;
    4、课外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二)检查预习
    1、冰心资料交流
    要求:用简短的话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冰心资料,学生交流后,[电脑多媒体]显示,以强化此项知识:
    [电脑显示]:冰心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3年8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
    1926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
    1946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 l951年秋回国。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
    自1954年以来,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现为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2、冰心作品阅读交流
    要求: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你读过的冰心作品,其中包含作品名、内容、阅读感受。
    3、生字、生词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其础上,
    (1)、[电脑多媒体]显示:
    云翳(yì) 巉岩(chán) 羞怯(qiè) 心魂惊骇(hài) 休憩(qì) 骄奢(shē) 枭鸟(xiāo) 荫庇(yìn) 芳馨(xīn) 朔风(shuò) 丛莽(mǎng)
    (让学生齐读三遍)
    (2)[电脑多媒体]
    骄奢:骄狂专横;
    巉岩:○1一种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悬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2参差不齐的岩石海岸,尤指给航行造成威胁的。本文应为○1项。
    怡悦:喜悦;高兴
    云翳:中医病名。眼球角膜疾病后所遗留的一层薄若云雾状翳障
    一泻千里:○1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2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心平气和:○1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2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休憩:休息
    绯红:深红色
    卑微:○1指地位低下而渺小出身卑微的人;○2衰微。
    (三)整体感悟
    1、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听录音,跟读课文。
    思考:本文围绕生命谈了些什么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阅读后的认识与体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这篇文章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形象地描述了生命的历程,揭示了生命的本质,表达了珍爱生命思想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
    学生可独立钻研,也可与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作如下提示:
    第一种: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 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第二种划分方法:全文可分三部分。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不敢信来生)以一江春水为喻,形象描绘生命的过程。
    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以一棵小树为喻,再现生命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宇宙是……结尾”)揭示生命的本质。
    第种部分划分方法:全文可分两部分。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也不敢相信来生)具体描述生命像什么。
    第二部分:(宇宙是……结尾)深刻揭示生命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
    1、分组探究课文内容。
    方法: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探究“一江春水”、“一棵小树”部分;
    2、学习成果汇报。
    方法:各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探究成果。
    3、问题探究:互问互答
    每个小组就各自探究的内容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并作出解答。
    4、附:问题展示:
    “一江春水”部分:
    (1)、“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中,为什么作者用了“像”字,而不使用“是”字?
    提示:“是”对生命本质的揭示,面“像”则重在对生命外部形式的再现。“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2)、“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可从文中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即可找出答案。
    几个“有时侯”领起的内容和生命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一一照应。
    (3)、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提示: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4)、“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提示: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宁静。
    “一棵小树”部分: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
    提示:生长顺序,
    (2)、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
    提示: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
    (3)、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
    (4)、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4)、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揭示: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体验认识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可以这样的理解:“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或者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第三部分问题展示:
    (1)、请找出这位世纪老人的肺腑之言
    提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2)、这两句话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生命来之不易:顺利与坎坷,成功与失败是相伴随的。惟其如此,才构成灿烂多彩的人生。故此,我们应珍爱生命,善待人生,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一切。
    (3)、“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此题答案灵活开放,应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如学生可心理解为这句话道出生命中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也可理解为我们经历了生命中阴翳,能让我们更加珍爱人生,从面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等,只有言之成理即可。
    总结性思考:
    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将它生动化、形象化的?
    提示:
    ○1. 选择适宜的形式: 描述“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2.语言明朗灵动、含蓄隽永:描绘了两幅跨越时空的滚动条画,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礼赞。
    ○3. 写法上匠心独具。
    如使用间隔反复的手法:用“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一语构成明线,两幅画终了,都用了“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的形式,稍加变化的语句,既总结了本部分内容,又强调了生命最终回归自然的必然规律,使两幅画在内容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佳句细品
    思考:本文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方法及要求:
    学生从文找出自己喜爱的语句,为同学朗读,并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
    提示:建议学生可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
    (六)课堂活动—互赠名言
    1、将你课外收集的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赠送给同学;
    2、提示:
    说话内容应包含:被赠送者姓名、名言内容、赠送原因三个方面的内容。
    3、[电脑多媒体]
    提示: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
    ——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华罗庚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法国诗人]吕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
    ——孟德斯鸠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
    ——塞内卡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
    ——肖楚女
    三、想议练
    A级:基础训练——摘录佳句
    摘录课文中你喜爱的语句段落,抄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B级:拓展训练——观察日记
    写一个生命现象,字数300字左右。
    C级:提高训练——阅读语段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答:
    3.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
    4.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 应的作用。(1分)
    2.本文
    点击查看更多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教案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