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江南的冬景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的江南的冬景教案,欢迎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 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吧!在黑板上书写文题:《江南的冬景》。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读准字音: 涮羊肉 (shuan) 蛰居(zhé) 曝背(pu) 闽粤(yue) 胸襟(jin)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 煮茗míng 丰腴(yú)(二)、多音字: jian 间或 jia 夹袄 yun 晕头转向 间 夹 晕 jian 中间 jia 夹菜 yun 月晕 zhuo 着落 bo 剥削阶级 着 zhao 着凉 剥 zhe 沿着 bao 剥皮 zhao 着数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一)、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于是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 笔优美的游记。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秘密杀害。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出奔》等。 (二)、交代写作背景: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自1933年4月移居杭州后,写下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本文即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四、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的是哪些地方?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三)、文章既然是写江南的冬景,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写北方的冬天呢?这运用什么手法?文中还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一)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二)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都是为了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南的冬景的特征(温润 晴暖 优美)。对比手法。 和北方的冬景比较 和闽粤的冬景比较 和北方的夏夜比较 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五、再读课文,并思考: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哪几幅画面?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屋外)曝背谈天图 午后冬郊图 农村冬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六、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后,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大致应该集中在三幅上: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明确告知学生对江南雪景图进行详细地赏析,(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按雪景图的赏析方法,学生课后自己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此画面,回答教师提出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江南雪景图赏析: (一)、学生齐读课文第八节。 (二)、师生共同赏析: 郁达夫先生在描绘本幅画面时,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借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雪景的意境。而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 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巧引前人诗句,以补散文没有说尽的余意、尚未抒发之情愫,使文章在行文上跌宕多姿:时而使人沉浸在古典诗词点拨的意绪中,时而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境里,取得了“以少许胜多许”的艺术效果。 指名学生回答下面四组问题: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三)比较赏析: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附: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关于描写雪景的语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学生齐读关于描写雪景的两段文字,并讨论回答,教师再作进一步明确: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是详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是略写。 七、从郁达夫的这篇散文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用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也就是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受景物。 八、探讨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心境是怎样的?(悠闲 洒脱) 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的“枯腾老树昏鸦”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衬托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这也是一种美,只不过是一种“灰暗”的美。 从以上可以看出美实际上是一种感受。我们常说的“即景生情”,景色可以引发人的某中感情。反之,也有“境由心生”的说法,也就是说你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景色,那景色就会带有什么样的色彩。 由此作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其实根本就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美的心境。让我们敞开胸怀,用我们的情感体验去感受周围的各种景物,把自己的审美体验用最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随堂练笔:如以“沭阳的秋天”为题,你会选择哪些景物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九、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并背诵第8节的诗句。 2、按江南雪景图的赏析方法赏析午后冬郊图和农村冬雨图。 【江南的冬景教案(二)】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夹衣(jiá) 夹克(jiā)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2、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概括能力很重要,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明确: ——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 ——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 ——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 ——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冬雪图”“旱冬逍遥图” (同学们有更好的概括,谁说得好就用谁的,不过,此处不应多化时间。) 4、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可讲细一点) 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5、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6、第10段,照应了哪里? 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大致明确: 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liuxue86.com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以上可突出几点或一二点来讲,不必俱到) 8、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四、课外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