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整理推荐的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案,欢迎阅读,更多关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课时 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案(二)】 设计理念: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略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略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略 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略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 生:略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生:略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 【苏教版《第一朵杏花》教案(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图,杏花什么样子?你知道第一朵杏花什么时候开吗? 2、 板书课题,齐读。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诊断与矫治: (1) 出示生词,矫正字音。 (2) 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默读课文,要求: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5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 (3)出示: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liuxue86.com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比一比,两句话有何不同,从“弯下腰来”“习惯地”你体会到什么? (4)小组合作练读第1——5段。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 指名练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日美景图,谁来读读看。 (2). 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齐读 (3) 读7——14自然段,想想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出示: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①再读,讨论,归纳: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②读第三遍,读出相应语气。 ③分角色朗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4)小孩子和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5)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竺爷爷很高兴? 出示: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指导朗读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7)指导朗读 3、学习第16自然段。 (1) 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 (4) 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5) 小结:竺爷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6) 再读体会。 四、发展性诊断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总结。 3 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学习生字。 资料提供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