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并用“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一首诗的末句进行解说,引出科举考试这一话题。
    二、明确目标:(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
    三、学习新课:
    师:请同学们先不看教科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科举制度?
    生:(让学生自己讨论,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有道理,简而言之,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就叫科举制度。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请一起回答: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 (隋朝)
    师:现在,请同学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派一位代表介绍隋唐以前我国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吏。
    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介绍“九品中正制”)
    师:好,×××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关于九品中正制大家只需要明白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到了后来,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的推荐,才可以做高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由于出身寒微,难以担任中央和地方高官,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在我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选官方式有什么不好?
    生:(让学生踊跃举手,自由发言)
    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
    生:(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
    教师归纳(见第9张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以下问题(幻灯片第10张)
    合作探究一: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得出结论:
    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无论优劣,都可做官的特权
    2地方官和高们权贵——失去“选官实权”
    3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凭才学做官的公平机会”
    4朝廷(皇帝)——得到“集中了选官权力和真正的人才”
    (二)科举制完善于唐朝
    教师过渡:从唐太宗开始,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唐朝时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最重要的是——进士、明经两科。(教师介绍两科的内容,并以P19页史料为证“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然后介绍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请同学们阅读第18页的内容,找出哪几位人物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举手回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分为三组,合作学习三位关键人物为完善科举制所作的贡献。
    学生活动:(分组学习,在书上勾划,派代表讲述,教师总结)
    1.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2.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师生活动: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师:请看第18页“动脑筋”,请问:这种“帖经”的试题类型和我们今天
    1. 的什么题型很相似?你认为这种题型好不好?为什么?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请看第20页“动脑筋”,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的考试内容,你会怎么做?能否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派一名代表,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完整的科举考试是怎样进行的?一个普通读书人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成为进士。学习了科举制后,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liuxue86.com
    生:(学生代表作具体介绍,本组其余同学可作补充)
    师:(播放《中华历史五千年》中的一段录像)现在,请同学派代表来介绍一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通过科举制当上官的,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生:(学生回答,教师稍作评价)
    同学们,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那么,你能否相象出一个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心情呢? (可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看榜文。学生表演)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师过渡:科举制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它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来 讨论一个话题。
    活动与探究:请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对中外的影响等多方面来分析,应该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先不要看书,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外及社会知识,联系刚学过的课堂知识,展开联想。教师鼓励和表扬)
    教师总结:阅读第19页的内容。书中给我们归纳了三条: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不止这些,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了极端,形成八股取士的形式,禁锢人们思想、考试内容单一化,其不良影响十分明显。
    课后小结
    老师鼓励学生争当今天的小老师,尝试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再由老师全面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板书。
    课后习题
    一、科举制的诞生( 阅读17页课文、插图和资料,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
    1. 隋文帝开始用 选拔官吏。
    2. 时,正式设置 科,按 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 科举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1) 。
    (2) 。
    合作探究一:⑴ 隋文帝为什么要废除旧的选官制度呢?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权贵子弟、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朝廷分别带来什么变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阅读18页课文和插图,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
    1.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 、 两科最重要。
    2. 、 、 是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
    3. 唐太宗通过扩充 规模发展科举事业。
    4. 武则天时,开始了 ,并增设了 。
    5. 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合作探究二:你认为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内容,你会怎样做?在这种规定下,你估计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合作探究三:结合第18页“动脑筋”:它类似于我们今天哪一种题型?你怎样看待这种题型?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思考:根据20页“动脑筋”:唐朝进士科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2. 阅读20-21页课文,按21页“活动与探究2”: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3. 阅读21页“自由阅读卡”,思考回答:“最大最重的石头书”说明了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读书人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 按20页“活动与探究1”:李德裕态度如何?他的话有理吗?
    5. 根据19页归纳:隋唐科举制度从哪三个方面对当时封建社会产生了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 时期产生和完善 的主要情况
    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
    3、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教学难点 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
    那么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 察访与之 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 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
    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办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始。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o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 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 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 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 科 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
    ③唐太宗:扩充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④武则天:增加了考试科目。殿试:武则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武举:考察武功和骑射。
    ⑤唐玄宗:诗赋成为主面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考 试比以前的九品中正制有哪些进步?联系现在的考试制度, 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总结: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