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内容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认识宋词及三位杰出词人的风格与作品;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秋天景色;
    宋元时期的书画家赵孟及作品;
    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及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插图、幻灯片的观察、想象及对具体材料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懂得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其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并以此为基础。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录音等),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古人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在学习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变化对文化繁荣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灿烂的宋元文化
    以《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导入本课。
    【讲授】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生平
    自幼勤奋好学,爱读史书;7岁时听老师讲历史名著并能头头是道讲给大伙听;20岁时考中了进士,继续刻苦学习,开始编撰此书;他翻阅的资料达301种之多,花了19年时间,耗费了他毕生精力,为我国历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资治通鉴》
    (讲授法):宋神宗继位后,司马光把《通志》读给宋神宗听,听后神宗点头称赞──书中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因此,他给这部书赐名为《资治通鉴》。
    此书叙述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共294卷,300多万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文笔简练生动,记事真实可信,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史书。
    同学们,司马光编此书是多么不易呀,没有顽强的意志不行,不持之以恒也不行,在前人的基础上不创新更不行……
    同学们在欣赏了宋朝的史学作品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宋词。liuxue86.com
    中国古典文学这块瑰宝是由代表着不同时代最高成就的文学样式凝结而成的。那么,你们还记得曾学习过的知识吗?(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与元朝的文学样式。
    (讲授法):词来自民间乐歌、诗,与音乐有关系,至宋代才出现了百花争艳、空前繁荣的盛况。同时出现了三大著名的词人。
    播放有关视频
    (1)苏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开拓了用词表达重大社会题材的道路。
    (2)李清照与《声声慢》、《醉花阴》
    (3)辛弃疾与《破阵子》:辛弃疾曾参加过抗金斗争,大声疾呼朝廷应力图富国强兵,以恢复中原安宁。他写下《破阵子》一词,给至交陈亮以安慰和鼓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在领悟宋词之余,我们一起来品尝宋元的绘画与书法,它将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艺术长廊。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与艺术(板书)
    1.绘画(板书)
    (1)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讲授法)同学们: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世界闻名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八百多年了,可它还完整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此画长5.25米,宽0?25米,描写北宋的首都在清明节时候的热闹场面。内容包括:人物──360行的人物都画出来了;街市──店铺、作坊、酒楼、茶馆、当铺。走在这些街上的是各种形态的人,你来我往。架车、挑担、赶毛驴、推独轮车、骑马、坐轿、散步、形态逼真,都看得清楚。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画的主要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不但是一幅美术作品,同时也是城建设计中最早的鸟瞰图之一。
    (2)赵孟頫与《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提出要向大自然学习。要有个人的独创性,反对形式主义,学习古人,应该创造出超越古人的东西来,这才是根本,他的绘画成就就说明这个道理。此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与唐朝一样,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
    2.宋朝书法──“宋四家”
    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宋代书法风貌。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学习”是无止境的,既要善于吸取前人经验,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这幅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司马光砸缸)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长大后的司马光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编写成《资治通鉴》)这只是宋元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史学: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
    2、这部书的体例是什么?叙述的内容是什么?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材料题:该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编写这部著作,作者前后用了19年,耗费了大量心血,采用的各种材料有300多种。有人翻阅其中的草稿,竟没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部书?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
    (3)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
    教师总结: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家都从司马光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学习历史就是以史为鉴,希望大家不断从历史中积累经验,吸收营养。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比较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教师总结:
    司马迁和司马光并称两司马,他们的著作并称“史学双壁”。宋朝的史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那宋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又如何呢?
    二、宋词: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简述词的发展历程。
    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哪些?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
    我们从刚才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三位词人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下面我们通过宋词欣赏,来体会一下。
    (三)宋词欣赏和诵读:
    1、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学生诵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3、学生诵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教师总结:
    同学们欣赏完三位词人的作品之后,能体会出他们作品风格的不同吗?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
    那到了元朝,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什么呢?
    三、元曲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元曲是由什么组成?
    2、元朝最杰出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二) 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你能讲讲关汉卿和《窦娥冤》吗?
    教师总结:
    宋元文化绚丽多彩,宋元艺术也是异彩纷呈。
    四、绘画和书法: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2、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二)学生抢答、展示所得:
    学生分别介绍书法和绘画作品。
    教师总结:
    在众多的绘画作品中,最为出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展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画。
    教师总结:
    一千多年前,大画家张择端把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描绘的栩栩如生,我们通过这幅画能感受到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路走来,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下面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2、《资治通鉴》编写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一种新的体例
    B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C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
    D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
    3、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该词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苏轼 C关汉卿 D李白
    二、识图题:
    1、这幅画叫什么?作者是谁?
    2、描绘了什么景象?
    3、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课后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都有很多收获,我们从中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文化。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17: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