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惊弓之鸟》教案 |
内容 |
《惊弓之鸟》教案(一) 课文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通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3、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学习提示”。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理解“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比较“羸”与“赢”,“嘣”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学习课文。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 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 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结合课文,看图想象,复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评议中引导学生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领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很有把握。) “你有这样的本事?”(惊讶,难以置信。) “我可以试一下。”(虽有把握,但很谦和。) “真有这样的本事!”(吃惊,赞叹。) 2、看图复述《惊弓之鸟》。 (1)这幅图画的是更羸拉弓前还是拉弓后,为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看图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3、揭示喻意。 (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被弓箭吓怕过,一听到弦响就十分害怕的鸟。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2)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读到的故事中看到过这种人吗? (3)小结: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经不起挫折,是不可取的。 《惊弓之鸟》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能手、信不过、大吃一惊、悲惨、愈合、作痛、孤单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紧密相连的表述方式。 思想教育: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更赢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赢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搜集成语故事、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惊弓之鸟》。 二、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做到正确,并要求: (1)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 (2)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指定符号标出,即词用“△”标出,句子用“________”标出。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让学生说说读书时遇到哪些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筛选后纳入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 3.教师适当解决一些跟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 四、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五、理解词语。 1.让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话回答。 即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能手”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能手”是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射箭能手”,可理解为具有射箭技能,对射箭特别熟练的人。 “有名的射箭能手”,可理解为射箭技能一定是出类拔萃,炉火纯青,远高于一般射手。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初步了解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更羸对射箭非常熟悉,有高超的技艺,能百发百中。 3.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2至8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准备回答。 即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体会更羸是如何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 (1)请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更羸是怎么做的句子。 (2)电脑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3)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4)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 3.让学生从第5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 怎样让学生体会“直”的具体形象,增加感性认识呢?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两组线条,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判断。 4.让学生分角色朗读2至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即更羸只拉弓,不取箭,就让大雁掉下来。 6.谈话导入:更羸的本事就只是指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四)学习第9自然段。 1.默读第9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自学。 (1)更羸说了几句话? (2)每句话说了什么内容? (3)用“______”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 ”标出更羸的分析。 (4)分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第1句和第2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2句和第3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3句和第4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用因果、果因句式练习说话。 4.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清楚地了解到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来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箭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5.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五)揭示课题,总结全文。 1.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即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比喻受过惊吓,遇事胆怯的人。 3.成语今用。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个成语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六)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七)作业: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33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伤口作同) 受过箭伤 边飞边鸣(孤单失群) 直往上飞(心里害怕) 直掉下来(伤口裂开) 课后小记: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