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掌 握 “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人民政权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保家卫国 满足农民需要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liuxue86.com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 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课后小结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B.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E.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F.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课后习题 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本课其余题目。(但是,第1题的2、3两小题属于下一课范畴) 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三大改造》。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成就分布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准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是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工业化的起步 表格出示:建国初期完成的任务 1、建立人民政府(1949):成立新中国 2、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1):西藏和平解放 3、保家卫国(1950.10-1953.7):抗美援朝 4、满足农民人民需要(1950-1952):土地改革 新中国建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巩固政权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讲授】新课学习 (多媒体展示资料: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 教师提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教师: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分析图表内容,并得出结论) 学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 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教师:图表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过渡: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发展工业。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 学生:(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目的,基本任务? 学生:时间:1953-1957年。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教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示材料进行分析。 (多媒体显示材料)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补充:说到底,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造成 的。我国必须加强国防,以抵御外来侵略,这样就必须发展重工业。当然,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因此,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也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那些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教材总结一五建设的成就。 学生:1、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个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加强了祖国内地和西藏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工业基地、西北和华北新工业基地形成。 教师: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看问题既要历史的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 教师: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一五计划符合我国的国情 2、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 3、苏联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教师:思考一五计划的意义。 课后小结 总结: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过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 观看视频:思考1954年宪法的时间,会议,地点,内容,性质。 教师:为什么说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这部宪法充分征求了广大人民的意见) 课后习题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时间是:( ) A.1949—1954年 B.1950—1955年 C.1952—1957年 D.1953—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包括:(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C.南京长江大桥 D.沈阳第一机床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 A. 中国共产党 B. 工人阶级 C. 农民阶级 D. 人民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