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内容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教学目标】
    1.认知: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运用: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    嫦娥奔月
    设问:“嫦娥”成功奔月,我们应该感谢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探月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这些系统与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新课讲授〉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幻灯片:联系的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联系是一种关系。例如:师生关系。
    其次,联系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一个人的五脏六腑、骨骼、肌肉、神经等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最后,联系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如我们看到的“嫦娥奔月”。
    幻灯片:想一想:“嫦娥奔月”的成功体现了哪些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拓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会遭到惩罚,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无论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讨论:为什么探月工程一度停滞?面临困境,需要迫切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介绍有关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联系是有条件的。
    展示幻灯片:试一试,请学生回答。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结合“嫦娥奔月”录像以及前面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进行归纳总结: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计其一,不及其余。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重视个体、局部对整体的意义,又要把个体和局部放到整体的联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长中,既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事物间的联系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才能努力去发现挖掘,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鲁滨逊漂流记”片段
    问题探究:人能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然后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什么是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
    展示幻灯片:指出人际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1)客观性。故事回放“好玉米是这样获得的”,教师解说故事,请学生说出理由和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讲解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客观必然性。
    (2)复杂性。课堂练习。请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提示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不同的社会角色。
    (3)交互性。角色扮演,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故事:莫斯科街头,大文豪萧伯纳遇到一个苏联小姑娘,两人有一段交谈……
    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那么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教师说出故事,并给出人生的启迪:身份只是暂时的标记。
    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决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特性,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会更深刻。
    3.社会交往的作用
    脑力激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看哪个小组能总结出更多的作用。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发言,并进行评比。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小故事“天堂与地狱”来升华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片段,指出:“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以和为贵”以及和谐社会主义的内涵。
    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
    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人际和谐的特征。教师展示“人际和谐的特征”幻灯片,并逐一进行讲解。运用图示展示和故事回放,引导学生讨论“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
    3.人际和谐的作用
    教师简单讲解:对个人的成长成才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图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升华主题:正是人际的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进入中职的第一天,如何和同学相识并建立友谊的,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和友谊后,内心有何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强调:只有主动地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如何化解与同学之间或父母之间的矛盾的,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3.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师利用教参资料进行讲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待不同的人应采取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获得快乐的人生。展示名人名言,进一步强调友谊的作用和获得友谊的方法。
    课堂活动:评选“和谐”标兵
    在班级中开展评选“和谐”标兵活动,并说明评选依据,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只有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课堂小结〉
    1. 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