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大家都来做》教案
内容 《大家都来做》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生活中的“线”,了解各种线的形态(直线和曲线、硬线和软线)及其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生活中的各种线材,通过拼摆组合成各种有趣的形象,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摆、组合的方法,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体验、交流和实践,学生充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了解线条对美术表现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生活中的线材进行创新。
    教学策略:
    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特性,比如软材和硬材,以及了解线材的拼摆组合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线材的组合规律拼摆出各种与众不同的形象;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与体验中,充分感受线材的魅力,积累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大家都来做》 一年级 一年级
    上册
    
执教 唐书涵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1.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图片;吸管、牙签、铅笔、毛线、跳绳等各种特性的线材。
    
    学生:铅笔、彩色水笔、干树枝、毛线、绳子等身边容易找到的线材。
    
 
2.组织教学:
     
    
    赏析图片、认知生活中的线材
    

     
    
    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打开第2页第2课,看一看,想一想,这些有趣的形象是用彩笔画出来的吗?如果不是,你见过这些材料吗?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结合知识窗,引导学生认知线的特征和组合排列规律。根据线的长短,可分长线、短线;根据线的粗细,可分粗线和细线;根据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波浪线、折线。
    
    线的组合: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征,启发学生巧用生活中的线材进行有目的自由排列组合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线材,学会用线材拼摆组合一些图形
3.组织教学:
     
    
    学生分组用线材集体拼摆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第4~6人为一组),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并作尝试,作品以组为单位开展评比(自评、互评,优秀者得小红旗一面),相互观摩,鼓励发散性思维,对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给以肯定。(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当对各组进行指导。)
    
学生认知线材,感知线材特征,展开联想
4.组织教学:
     
    
    互动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客观地交流评价,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作品整体进行评比,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提高审美能力
5.归纳小结、提升内化
     
    
    看学生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学生能否就地选取线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6.教学检测
     
    
    1.检测学生能否收集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特性的线材。
    
    2.检测学生能否很巧妙地选用合适的线材,拼摆各种有趣的立体图形。
    
    3.检测学生能否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集体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效果检测,检测学生对线材特性的了解,巧用线材拼摆图形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7.教学拓展
     
    
    让学生从身边寻找更多的材料(线材、板材、块材等),自己独立拼摆自己喜欢的造型
    
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可拼图的材料
《大家都来做》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过程:
    (1)交流阶段: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教学札记: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的要求了。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美术教案 |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美术教案 | 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6: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