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liuxue86.com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 教学难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利用回声计算 教学工具 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铃铛、梳子、音叉、杯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电闪雷鸣、江河咆哮、鼓乐齐鸣、放鞭炮、电锯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画面 [引语]从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中,可以说人们从呱呱落地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我们即熟悉又陌生,那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声音的奥妙呢?学生回答:想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观看录像 由直观的画面创设声音产生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声音的产生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的器材及周围可利用的物体,如铅笔盒、书、纸、笔等来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声,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看哪一组最先发现? 师巡视并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不同物体进行发声实验,在探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有的拉长橡皮筋,有的拨动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摇小铃铛等等自己设计的实验,兴趣盎然。 [引语]现在已有不少组同学发现问题了,下面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其它小组的同学是否和他们有同样的发现?还做了哪些实验?学生交流。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善于动脑,把不同器材结合使用很好,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用手按住喉头部分,大声说“振动” 生活中声音产生的现象很多,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物体是如何发声的?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加深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为后面发现声音的产生的原因作好铺垫学生在交流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他们的交流尽可能多的做实验,通过实验也就不难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让他们真正体验探究的快乐。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有谁知道蝉是怎样发声的? [思考]烈日当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会听到“砰、砰”神奇的枪声,这时大家都会惊恐地趴在地上躲避,原来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气温超过42℃,沙漠中的石灰岩受热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炸裂,现在你知道枪声哪来的吗? 有时我们需要将声音记录下来,怎么办呢?学生阅读课本31页 (2)声音的传播 我站在讲台上说话,你们可以听见,声是靠什么传播的呢? 同学们思考固体能否传播声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气体、固体可以传声,那液体能否传声呢? 师:出示装有小金鱼的鱼缸,轻敲鱼缸,看金鱼的反应,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 师: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总结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问题]《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科学吗? 师用塑料圈在水平方向上来回推动,可以看到疏密变化从而引出声波,学生看课本33页明确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 看来声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声有一定的速度。同学们通过33页小资料的表格,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一般来说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3)在空气中声速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在教室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为什么? 学生回答,声传播的速度慢 学生仔细分析讨论,然后起来交流获得的信息。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声速 通过学生分析表格获得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回声。 三,整体感知 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传播的形式,声速的大小。 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四,知识拓展 课本34页1、2、3、4、5 学生完成练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不足之处? 学生纷纷发言 六,布置作业 刻印题一页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