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
内容 |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知道乐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了解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4.知道人的听觉范围,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2. 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音调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2、3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 赫 ,符号为Hz. 2.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高低,振动频率越高,声音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声音音调越低 .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 20 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小组讨论】 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铁制容器,不断往铁制容器中倒水,同时用同样的力敲击铁制容器发声,倾听声音的变化.可以发现:容器中水越多,水振动得越 慢 ,音调越 低 .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快慢,听发出的声音;缩短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再以大致相同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快慢,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得越快,音调越 高 . 3.用尺子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刮梳子齿,刮得越快,可以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 【教师点拨】 1.在学习声音音调的时候,首先应通过一些事例来帮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即音调高低)的含义.如对蚊子的声音与牛的声音进行对比,蚊子声音要高些,但小些,牛的声音要低些,但大些.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声音的“高低、大小”与生活中常讲声音的“高低、大小”是有不同的. 2.在探究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音调高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保持振动的幅度不变(即每一次用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以避免声音响度不同对要探究的问题造成干扰.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低于20Hz. 学习指导二:响度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4、3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liuxue86.com 1.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4.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外,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小组讨论】 1.做教材34页的演示实验,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2.把一根塑料尺按在桌面上,露出桌面一定的距离,用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保持塑料尺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以更大的力拨动塑料尺,仔细观察塑料尺的振动的幅度,听听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塑料尺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大 . 3.让你的同桌站在操场中央,大声的说话,你从距离他较远的地方向他走去,你可以发现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 【教师点拨】 1.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要注意使乒乓球慢慢地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否则快速碰撞音叉就会影响实验结果了. 2.在响度的演示实验中,除了每一次都要敲击同一个音叉(运用控制变量法)之外,还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摆动幅度来了解音叉的振幅). 【跟踪训练】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 学习指导三:音色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小组讨论】 1.让一个同学用手帕蒙住眼睛,找几个同学喊蒙住眼睛的同学的名字,让他“听音辨人”,每个同学蒙眼一次,看谁辨得又快又准.听音辨人依据的是不同的人音色不同,这是因为发声体不同. 2.拿一根筷子轻轻地敲击一个结构完整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再拿这根筷子轻轻地敲击同样的但已经破了的瓷碗,仔细听听它发出的声音,可以发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师点拨】 在音色这一块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白:发声体不同,所产生的声音音调、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某场馆里,演奏员正用乐器演奏乐曲.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编钟振动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二胡还是笛子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实际中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1) (1) “赛马”欣赏2分钟视频展示:让学生认真欣赏,谈谈感受。 (2) 教师指出:像刚才的音乐一样,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 (3)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乐音呢? 2.引入(2) 介绍:俄罗斯最著名的男高音Vitas的魔鬼高音,征服了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他为什么会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声音的奥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引入新课:声音的特性(板书)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声音的音调 (1) 教师演示: ①用电子琴弹奏高低不同的音符,让学生感受有什么不同; ②用音频播放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让学生感受不同。(展示课件:声音的音调) (2) 得出:声音的高低不同,高音尖细、高亢;低音沉闷。 物理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3)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①分组实验: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②分组实验:用硬纸片快慢不同的拨动梳子,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③让学生讨论、分析得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4)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频率的概念 ①我们把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兹 Hz( 板书)。 ②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板书)。flash课件展示:音调与振动的快慢. (5) 学生看书,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力和发声范围图。 (6) 教师提问:人的听觉范围是多少?那么低于20 Hz和高于20000 Hz的声波我们能听见吗?学生回答,找出次声波和超声波的概念。 次声波:发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超声波:发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板书) 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超声波和次声波。 2.声音的响度 (1) 教师演示:用不同的力击鼓,学生感受声音的不同;改变录音机的音量控制开关,让学生声音大小或强弱的不同。 物理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声音的响度。 (2) 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①教师演示: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②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③教师提问: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吗?(学生思考、猜测。) ④师生小游戏:教师小声说一段话,后排学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学生能准确说出。 ⑤学生得出: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⑥师生归纳总结: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板书) 3.探究什么是音色 (1) “猜乐器”: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歌曲,让学生指出不同的乐器。 (2) 学生小游戏:让后排的几个学生说同样的话,前排学生不回头指出说话学生的姓名。 (3) 教师提问:你凭什么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同学?得出: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 知识: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能力和技能: 了解示波器在展现乐音特征中的特殊优势。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