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内容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四、课时安排: 13课时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多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五、教学板书: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15—9=6
    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比较算式
    12-7=5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15-9=( ) 18-9=( )
    (3)9+( )=14 (4)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9练习
    17 - 9 = ( 8 ) 14 - 9 =( 5 )
    (7) 10 (4) 10
    (1) (1)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例2 12 - 8 = ( 4 )个 12 - 4 = ( 8 )个
    2 10 2 10
    2 6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
    5十( )=11 7十( )=14
    9十( )=16 6十(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7 6
    例3 13 - 7 = 6 13 - 6 = 7
    3 10 3 10
    3 4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ll—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
    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8、7、6练习课
    14 - 8 = 6 12 - 5 = 7
    4 10 2 10
    2 5
    16 - 9 = 7 13 - 8 = 5
    6 10 3 10
    1 2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四.板书设计: 十几减5 4 3 2
    例4 12 - 5 = 6 12 - 4 = 8
    2 10 2 10
    4 6
    12 - 3 = 9 11 - 2 = 9
    2 10 1 10
    7 8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9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P19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一)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l6—9=7(人)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解决问题(二)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 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八、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15-7=8(个) 15-6=9(个)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
    四、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二)
    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11-5=6(个) 13-4=7(支)
    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