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执业药师西药学2017难点之抗寄生虫病药 |
内容 |
本文“执业药师西药学2017难点之抗寄生虫病药”考生可继续关注出国留学网执业药师栏目,小编会第一时间更新最新相关信息。 第十八单元 抗寄生虫病药 第一节 抗疟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顺序调整TANG。 1.氯喹——控制症状首选药。 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 不足:对红细胞外期的疟原虫无效——不能作病因性预防和良性疟的根治。 机制—— ①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并使DNA断裂,抑制疟原虫繁殖; ②干扰虫体内环境,抑制疟原虫的生长繁殖。 临床用于: ①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和根治恶性疟; ②阿米巴肝炎或肝脓肿——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禁忌者; ③免疫抑制作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 2.青蒿素——控制症状——我国研制的首选抗疟药。 机制——通过产生自由基,破坏疟原虫的生物膜、蛋白质等最终导致虫体死亡。 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不足——对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无效。 临床用于:控制间日疟和恶性疟的症状,以及耐氯喹虫株;也用于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疟(易透过血-脑屏障)和黄疸型疟疾。 不足—— ①复发率较高。 ②疟原虫可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合用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可延缓耐药性发生。 3.奎宁 ——和氯喹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多,主要用于耐氯喹的恶性疟,尤其是脑型。 4.伯氨喹——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的首选药。 对红细胞外期及配子体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不足——对红细胞内期作用较弱,对恶性疟红细胞内期无效——不能控制症状发作。 5.乙胺嘧啶——病因性预防。 对原发性红细胞外期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含药的血液被蚊虫吸入后,能阻止疟原虫在蚊虫体内增殖——病因性预防。 机制——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疟原虫叶酸代谢过程,阻碍核酸合成——你想起了谁? 与磺胺类或砜类合用,可阻断叶酸代谢的两个环节,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 乙胺嘧啶 【马上小结】抗疟药作用及临床应用 药物作用应用 1.氯喹杀灭红内期; 根治恶性疟; 奎宁更适用于脑型恶性疟控制症状发作 2.青蒿素 3.奎宁 4.伯氨喹红外期;杀灭配子体控制复发和传播 5.乙胺嘧啶抑制红外期、蚊虫体内病因预防 抗疟药口诀【TANG】 乙胺预防伯氨传, 氯奎青青发作管。 进入疟区怎么办, 乙胺嘧啶来防范。 控制症状用氯喹, 根治须加伯氨喹。 伯氨喹,能耐大, 防止传播和复发。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氯喹、伯氨喹、哌喹 ①常见——头晕、头痛、失眠、精神错乱、 面部和唇周麻木。 ②“金鸡纳”反应(奎宁或氯喹)。主要:感官毒性——视野缩小、角膜及视网膜变性——最严重的反应——角膜及视网膜变性,常不可逆且可致失明。大剂量可致耳鸣或神经性耳聋(不可逆)。 ③氯喹对神经肌肉接头有直接抑制作用。 ④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伯氨喹——急性溶血性贫血——特异质反应。 2.青蒿素——腹泻、腹痛、四肢麻木、网织红细胞一过性减低。 3.乙胺嘧啶——味觉改变或丧失、舌头疼痛、烧灼感及针刺感、口腔溃疡、食道炎所致的吞咽困难、腹泻。叶酸缺乏——巨细胞贫血、白细胞减少症。 (三)禁忌证 1.妊娠期、哺乳期。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患者——禁用伯氨喹。 (四)药物相互作用 1.氯喹+伯氨喹——根治间日疟。 2.伯氨喹不宜与其他具有溶血作用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合用。 二、用药监护 (一)规避“金鸡纳”反应 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听力减退,严重者暂时性耳聋。24h内剂量大于4g时,可直接损害神经组织并收缩视网膜血管,出现视野缩小、复视、弱视等。 大剂量中毒——抑制心肌、扩张外周血管而致血压骤降、呼吸变慢变浅、发热、烦躁、谵妄等,多死于呼吸麻痹。 (二)应用前宜询问患者疾病史 (1)氯喹——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重型多型性红斑、血卟啉病、牛皮癣及精神病患者慎用。 (2)乙胺嘧啶——对意识障碍者、巨细胞性贫血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慎用。 (三)推荐联合用药 (1)治疗推荐:氯喹+伯氨喹。 (2)恶性疟脑型——静脉滴注奎宁。 (3)耐氯喹的恶性疟虫株——首选磷酸咯萘啶(我国研制)或甲氟喹。 (4)为防止耐药,提倡——乙胺嘧啶(或甲氧苄嘧啶)+磺胺药(磺胺多辛或氨苯砜)联合应用——双重阻断。 第二节 抗肠蠕虫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哌嗪——蛔虫和蛲虫——不良反应小,尤其适用于儿童。 机制——改变虫体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使肌细胞超极化,减少自发电位发生,使蛔虫肌肉松弛,虫体不能在肠壁附着——随粪便排出体外。 2.甲苯咪唑——首选用于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和鞭虫病。 机制——使蠕虫的体被和脑细胞中的微管消失;直接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ATP生成,使其无法生长、繁殖——死亡。尚能抑制虫卵发育,因而能控制传播。 口服难吸收(对宿主影响较小),在肠道内浓度较高(杀灭肠道寄生虫有利)。 3.阿苯达唑——蛲虫病首选。 囊虫病、包虫病亦可。 机制——与甲苯咪唑相似,高效、广谱、低毒。 4.噻嘧啶——蛔虫、蛲虫和钩虫。 机制——抑制虫体乙酰胆碱,造成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堆积,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肌张力增强,使虫体肌肉麻痹——排出体外。 5.吡喹酮——广谱。血吸虫等吸虫病,绦虫病(首选)、囊虫病。机制—— (1)促使血吸虫虫体肌细胞膜外的钙内流,引起虫体肌肉强直性挛缩与瘫痪。在宿主体内服用后数分钟即发生虫体肝移,同时引起代谢障碍、免疫系统吞噬,最后消灭虫体。 (2)损伤虫体表皮层——空泡变,表皮抗原暴露,而易遭受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促使虫体死亡。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哌嗪类——常见:腹痛、腹泻、眩晕、嗜睡、幻觉、焦虑、妄想、疲乏。 2.咪唑类——十分常见:头晕、失眠、口干、疲倦、药热、畏寒。用于治疗蛔虫病时,可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嘧啶类——治疗量时毒性很低,较大量时才有。 (三)禁忌证 1.哌嗪类——肝肾功能不全、有神经系统疾病者。 2.咪唑类 (1)左旋咪唑——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妇女早期、原有血吸虫病者。 (2)阿苯达唑、甲苯咪唑——妊娠及哺乳期、2岁以下、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病者。 3.嘧啶类——1岁以下、妊娠期、肝功能不全者。 二、用药监护 注意——阿苯达唑在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时—— 服药后2~7日出现——头痛、发热、皮疹、肌肉酸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 原因——囊虫死亡释出异性蛋白。 处理——糖皮质激素、降颅压、抗癫痫。 三、主要药品 1.哌嗪 【适应证】蛔虫和蛲虫感染。 【注意事项】对人体(尤其是儿童)具有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反复过量使用。 2.阿苯达唑 【注意事项】 蛲虫病易自身重复感染——治疗2周后应重复治疗1次。 3.甲苯咪唑 【注意事项】 (1)蛔虫感染较重者服药后——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甚至引起窒息——处理:加用左旋咪唑。 (2)腹泻者——应在腹泻停止后服药——因虫体与药物接触少,治愈率低。 4.噻嘧啶 5.吡喹酮——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病、绦虫及囊虫病。 【注意事项】 虫体被杀死后释放出大量抗原物质——发热、嗜酸粒细胞增多、皮疹,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附——教材散落知识点,TANG小结】 ①蛔虫病、鞭虫病、蛲虫病——首选:甲苯咪唑、阿苯达唑。 蛲虫——阿苯达唑; 吸虫、绦虫——吡喹酮。 钩虫——首选:三苯双脒。 ②抗贾第鞭毛虫病——甲硝唑。 ③抗卡氏肺孢子虫药——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还有戊烷脒、伯氨喹(与克林霉素合用)。 ④抗弓形虫药——磺胺嘧啶+乙胺嘧啶。 执业药师西药学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动态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报名时间 2017上半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 2017年执业药师准考证打印时间 2017年执业药师西药学考试复习方法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