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三年级语文下册《夸父追日》教案 |
内容 |
《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夸父追日》教案”,仅供参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夸父追日》教案【一】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语: 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3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3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反馈较对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 ②写夸父怎样追日的是哪个自然段?(2~4自然段) 学习生字:虞渊渭河翰海大泽 伏下身子向前一抛 咕嘟咕嘟颓然手杖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请3位学生分别朗读2、3、4自然段,正音。 ③齐读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研读追日的原因 过渡语: 我们已经知道了写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和结果如何的段落。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划出最能概括原因的句子。 1、自由读,找句子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赶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4、指导朗读。 四、研读追日的经过 过渡语: 那么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老师这儿有3个词语,谁来读一读? 1、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 指名读——齐读 2、这3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词语,读读课文2~4自然段,并且用直线划出哪些句子能读懂这个词语? 3、反馈交流 “与日逐走” ①找句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夸父跑得快) 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 ③指导朗读。 ④简单说说词义。 “渴欲得饮” ①找句子,读句子,说词义。 ②你从哪句话看出夸父很口渴? ③指导朗读。 “道渴而死” ①找句子,读句子。 ②理解句子:夸父为什么要到大泽去?但他还没到大泽就……,夸父只能遗憾地…… ③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a、遗憾。夸父还没追到日,就死了。很遗憾! b、难受、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也为了整个神州大地光明,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师板书:执着、奉献、牺牲) 五、课外延伸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树林时,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呢? 六、考考你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七、课后反思 《夸父追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并围绕课题“追日”质疑,以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为切入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为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设了台阶,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 在研读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让学生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讲讲你读懂了什么?进行简单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感受夸父的形象。 在最后“考考你”这一环节,联系最早写夸父追日故事的《山海经》,请学生读读古文,结合课文所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其含义,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上一个台阶,学会阅读古文,同时亦是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升华。 三年级语文下册《夸父追日》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夸父精神的可贵,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追日〉。 (对,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手杖 虞渊 伏身 渭河 瀚海 颓然 抛出 咕嘟 雄心壮志 奉献精神 追求光明 奋勇前行 (形式:齐读、个别读、领读等) 3、默读填空。 神话写了夸父( )太阳,( )虞渊, 夸父倒下变成( ),他的手杖( ), 目的是( )。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写写感受。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 《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课文中丰富又夸张、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写夸父为了解渴。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从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复述课文,评价补充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2、各组推选代表和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再读古诗,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3、写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夸父追日》教案【三】 【教材解读】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三下第八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最早见于《山海经》的《海外北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教学时,在遵循略读课文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还须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激起其对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着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文特点——想象神奇,我在设计时,努力体现中段略读课文的要求和年段训练目标,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适当合作学习,在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养成乐于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略中有精,抓住文本关键词句,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 【学习目标】 1.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难点】 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流程】 一、以图导入,引发神奇 1.看图猜故事。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精彩的图片。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2.揭题;读题;聊特点。 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读题。你知道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神奇)谁有一双慧眼,能从题目中发现神奇?我们再来读读,读出它的神奇。 二、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1.明确课型,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提示,画出学习任务 《夸父追日》这个课题与《女娲补天》有点不同,课题前面有一个*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课文前面有个学习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个学习提示,画出学习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习要求? (略读课文前的一段导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段导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导语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一遍读完如果老师没有叫停,你就抓紧时间读第二遍第三遍,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在了解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样几个词语。 虞渊 渭河 瀚海 大泽 手杖 颓然 遗憾 一眨眼 霎时间 A 指名读,齐读。大家注意没有,第一组词都与什么有关? B 读准第二组词语。 C个别读,齐读。读这两个词(第三组),你们有什么发现? 3.说说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说。 (2)出示提示,帮助学生学会概括。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 ),就去追赶( ),追到( )时,他倒下来变成了( ),他的手杖变成了( )。 (3)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说 (许多略读课文,在文章前面的连接语中明确提出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过于简单,概括得不完整,要么过于罗嗦,相当于复述。精读课文承载着较多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面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在这里,教者可加大概话能力的训练力度,舍得点花时间,下点功夫,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过渡,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很多。 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1.默读课文,用﹏﹏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2.交流: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说,各抒己见。 (编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叶老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叶老的话充分肯定了略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并充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重点句子 句子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个别读,你觉得神奇在哪儿? 2.感悟“一眨眼”、“两千里”(“一眨眼”是多长时间?→你眨一下眼→你们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远?→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大约是从我们温州到南京的距离。你看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过了杭州、跑过了无锡、跑过了常州、跑到了南京,神奇吧?真是太神奇了。) 3.指导朗读:随机对话,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神奇。现在假如你就是夸父,我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 过渡: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渴。 1.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了? 2.给“霎时间”换词,读句子 3.指导朗读 句子三: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发出巨响。 1.想像:这个时候,夸父已经累得怎样?理解“颓然”。 2.指导朗读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略交互,相互融合。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要“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夸父追日》的着力点在“体会神话的神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使略读与精读融为一体。)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1.夸父耗尽所有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呢?读同学们读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2.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1)指名读 (2)引读:是的,当追得口渴难忍时,夸父就是这样想的——;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当追得快要耗尽全身力气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 3.感悟精神:同学们,面对颓然倒下的夸父,面对为了人类,为了大地永远光明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夸父,你想说什么?交流提炼板书:精神 (提示: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 4.《夸父追日》出自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这是一部记述我国古代神话、地理、物产、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的书,全书共18卷,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大家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写《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的。 5.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1)师范读 (2)自由读 (3)能懂得它的意思吗?我们来试试 (4)你是喜欢现代文还是古文?为什么? 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教学略读课文,我们还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本设计在课终围绕“体会神话的神奇”这根主线,“拖出”古文,意在通过文白对照,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对古文的兴趣。)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