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
内容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3、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 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 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8、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面对这艳丽、热烈的西湖美景,难怪诗人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10、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11、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2、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13、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4、这幅美景时诗人脱口而出的,谁能连起来读一读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 四、升华诗情,内化古诗 1、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写友谊,没有抒发离愁。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望着朋友渐行渐远,是那样依依不舍,他是以目相送。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送别朋友,他是以酒相送。这首诗是诗人以什么相送? 2、是呀,送别朋友不仅可以以歌相送、以酒相送,还可以以画相送,以景相送。 3、师小结:同学们从这首送别诗中不仅读出了西湖的别样景,也读出了诗人的别样情。 4、古人以诗明志,以诗寄情。让我们一起再来吟诵,牢牢记在我们心中吧,对西湖的热爱。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情感吧。自由读、背。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采取措施】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 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 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 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二、 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 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 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 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 读诗句,识新词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齐读。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诗句。 四、 抓字眼,明诗意 “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怎样才能把诗读懂呢?要学会“抓字眼,明诗意”。请同学们看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出示古诗的动画) 让同学们根据课件中的注释,理解诗句。再通过课件中的动画,体验诗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阳辉映下,这无边无际的特别红艳的荷花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莲叶,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呀!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的前两句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诗意用感叹句来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3、说话练习: (1)西湖太美了,不仅……而且…… (2)无论是……还是……,西湖都…… 生闭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师读本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六、 感情读,悟诗情 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丽的西湖景美、诗更美。请同学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读一读诗句吧! 学生配乐(课件中的音乐)读全诗感悟诗情。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