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
内容 |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出国留学网!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练习三1、2、题。 教材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材中把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设计在平均分的后面。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而我所说课的除法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材中特别注重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创设一个生动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来编写内容,先比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义,再到具体地写除号、除法算式以及读除法算式等等。 学情分析: 除法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游戏参与法,动手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1、2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15页的第3题,先摆一摆。 板书设计: 除 法 12÷4=3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①、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⑴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⑵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⑶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⑷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⑸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⑹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2、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3、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5、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6、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 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②、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③、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⑤、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⑴、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⑵、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⑶、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②、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⑴、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⑵、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⑶、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