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实词解题思路
内容
    在文言实词和虚词当中,实词是一个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是有限的,掌握了常用虚词的用法,就可以举一反三。而文言实词则是极丰富的,存在着许多生词、偏词、怪词、多义词、特殊用法的词等等。这就给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涵义增加了难度。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必须掌握实词的一般知识,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些特殊的办法。这样,我们才会做得从容,做得巧妙。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由于高中课本上有相关内容,这里不赘述。
    对于实词题,仅有一般知识是不够的。如若碰到一些疑难词,就要运用一些特殊方法寻找隐藏的规律,以破译该词。
    二、破译疑难词
    要正确理解词义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所以破译疑难词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脱离语境。不仅如此,疑难词之所以为疑难词,就在于它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是生僻的和令人费解的,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
    (一)借助语法分析确定
    1.选出“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中加点字意义( )
    A.拜见 B.陈述 C.请求 D.名帖
    “谒”,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词义非常丰富,至少有拜见、陈述、请求、名帖等意思。要确定“谒”的义项,可以借助语法分析。“宣子谒诸郑伯”中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宣子”是主语,而谓语只能是动词“竭”,“谒”的宾语不是“郑伯”而是“之”所指代的内容即上文的“环”。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谒”的义项为“请求”,而不可能是其他。
    (二)利用对应规则推断
    a.同义对应:
    例: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处”的词义也很丰富。常用的义项有地方、机关或机关的一个部门、安排、居住、决断等。对照原文,上述义项均不适合。这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上句相应的位置上是“时”,下句中的“处”即不表空间而表时间,“行动上”即“行动时”。“处”表时间例子还有不少,如柳永词句“留恋处,兰舟催发。”
    求全责备 “备”和“全”对应,即“齐全、完备”。
    追亡逐北 “北”和“亡”对应。都指败逃的人。
    通五经,贯六艺 “贯”和“通”对应,也是“通晓”义。
    b.反义对应:
    例: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王风?大车》)
    “谷”和“死”对应。那么是同义对应,还是反义对应呢?根据“异室”、“同穴”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明“谷”和“死”也是反义对应。“死”当然是“死去”之义,“谷”就可以知道是“活着”的意思了。
    党同伐异 伐:讨伐→党:袒护
    革故鼎新 革:革除→鼎:建立
    前倨后恭 恭:恭敬→倨:不敬、傲慢
    (三)借助常用成语解读:
    芳不得薄兮(《楚辞?涉江》)--日薄西山(薄:接近)
    孙膑期日“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不期而遇(期:约定)
    主人亲速宾及介(《荀子?乐论》)--不速之客(速:邀请)
    从成语中迁移解读,除了平时要掌握大量常用成语外,还要理解疑难词所在句的大致意思,看把成语中该词的意义迁入是否顺畅。
    (四)通过事理检验选择:
    例: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上文中“孙”若解释为“孙子”,则“孙”所在的一句就应译为“哀公最终被三子所逼迫,到越国当了孙子”,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处理有悖情理。其实这里“孙”与“逊”通假,意思为流亡。这个例子启示我们,在推断实词词义时,常用词义如果均不能切合语境,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那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五)根据具体语境确定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在现代汉语中是贬义词,是狡猾的意思。但在上文特定的语境里,它并非贬义。上文中与“黠”的词义相关的语句有(1)“生而聪慧”(2)“帝及后并笃爱之”(3)“帝每面称之”。由此可见,“黠”在此处应为褒义,只能译为“聪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要防止褒贬失当。
    (六)借助汉字字形分析:
    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
    A.墓穴 B.棺材 C.财物 D.山洞
    加点词“窀穸”极生僻,但根据“穴”部多与洞穴有关,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
    借助字形分析,必须掌握各偏旁的字根义。比如作偏旁的“月”,本义为肉,以“月”为偏旁的大都与躯体有关。左偏旁“阝”本义为“阜”,《说文》解为“无石之山”,与山峦高土有关。右偏旁“阝”,本义为“邑”,即城邑,以之为右偏旁的字都与国名、邑名或行政区域有关。
    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情况下,又要懂得运用一些方法,以解决疑难。这其中,不脱离语境是原则。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复习方法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饮食攻略 高考励志名言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8 8: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