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人教版简单 |
内容 |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期都会需要用到教案,那你准备好你的教案了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人教版简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人教版简单(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熟记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养理解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实践、合作交流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探究的条理性,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3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 1、请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5 158 200 87 65 164 4122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 4、比一比。请学生任意报数,学生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数度快! 5、设疑导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这节课就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大家也一定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揭示课题) 二、猜想探索,归纳验证 1、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交流猜想。(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认识。只观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2、观察探索:出示第10页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2)议一议。观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3)全班交流。横着看圈起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呢?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4)问题启发: 大家再仔细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 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 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3、归纳概括:现在你能自己的话概括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验证结论 大家真了不起!自主探索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如果是三位数或更大的数,你们的发现还成立吗?请大家写几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1)尝试验证。(生写数,然后判断、交流、得出结论。) (2)集体交流。 教师说一个数。如342,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一个更大的数。4870599,学生先用特征判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5、巩固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人教版简单(二)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人教版简单(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 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 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 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 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 地制作一张100 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人教版简单(四)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大全人教版简单(五)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 ②1升=1立方分米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练一练: 1、8L=()mL3500mL=()L15000cm3=()mL=()L 1、5dm3=()L (4)小组活动: a、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b、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 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