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的) |
内容 |
教案是教师开展学生的教学工作,根据课程以课题为基础,具体安排的一种有实用效果的文书,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的)(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的)(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的)(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四的第1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的)(五)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 3/10 +3/ 10 + 3/10 = 3/10 + 3/10+ 3/10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 新授 1、利用 3/10 + 3/10 + 3/10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10 ×3) (3) 3/10 +3/10+ 3/10=9,那么 3/10 + 3/10 + 3/10= 3/10 ×3, 所以3/ 10 ×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3/10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2/11 ”,就是把袋鼠跳 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 ”是 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 ”,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 “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就是求3个2/11 是多少? (列式:2/11×3 = 6/11 )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 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 练习二第1、2、4题。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