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内容
    高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大家都清楚吗,不清楚的话,快来小编这里瞧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二、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拓展阅读: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一)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 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
    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 vt2= 2gs
    竖直上抛运动
    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注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 v0—gt
    位移公式:h= v0t—gt2/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 v0/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 v02/2g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基本公式:s= v0t+at2/2
    2.平均速度:vt= v0+at
    3.推论:
    (1)v= 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6)vt2—v02=2as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