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上) |
内容 |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和中小学考试内容有一点不同,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考的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而幼儿园考试的科目二为《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那么《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会怎么考呢?下面请看2022年上半年的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园《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22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3-6岁儿童平均每年健康检查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定期健康检查规定,1~3岁儿童每年健康检查2次,每次间隔6个月;3岁以上儿童每年健康检查1次。所有儿童每年进行1次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测。1~3岁儿童每年进行1次听力筛查;4岁以上儿童每年检查1次视力。体检后应当及时向家长反馈健康检查结果。 2.下列对儿童的看法,正确的是() A.儿童是无知无能的 B.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 C.儿童可以按成人的愿随意塑造 D.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幼儿拥有独立的人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权利,具有独立的人格。故儿童不是微缩的成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3.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时,首先应考虑的要求是()。 A.经济性 B.安全卫生性 C.功能性 D.美观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时,首先应考虑的要求安全性原则,是指教师应把设施、设备、操作玩具等物质环境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4.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 B.言语表达先于言语理解 C.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平行发展 D.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独立发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丰富言语、熟练掌握口语的关键期,也是言语从外部过渡到内部并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中,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 5.幼儿对自已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已经开始()。 A.深刻化 B.丰富化 C.内隐化 D.精细化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幼儿对自己消极情绪的掩饰,说明其情绪的发展到了内隐化;由于幼儿晚期的情绪已经开始有内隐性,因此要求成人细心观察和了解其内心的情绪体验。 6.关于自发性游戏的正确观点是()。 A.幼儿园游戏不包括自发性游戏 B.自发性游戏不需要教师指导 C.教师组织的游戏比自发性游戏有价值 D.自发性游戏具有多种教育价值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指在幼儿园自由活动时间,幼儿以玩为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一种自发性游戏,具有多种教育价值。 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是()。 A.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B.教育应让儿童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C.幼儿教师是揭示儿童内心世界的观察者 D.自由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蒙氏教学法的三要素,它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幼儿以及有准备的环境。蒙台梭利非常重视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提倡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是指为幼儿提供教具、自由、结构与秩序等,这里蒙台梭利一方面强调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的发展,一方面又强调对于自由的概念并不是放任自流,而应当是有范围和限度的。故D项表述错误。 8.导致“狼孩”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有缺陷 B.生理成熟迟滞 C.自然环境恶劣 D.社会环境缺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狼孩生活狼群的环境中,没有接受到社会活动,他成长过程中没有教育引导,因此没有社会性刺激。导致其心理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缺乏。 9.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是()。 A.翻身→坐→抬头→站→走 B.抬头→翻身→坐→站→走 C.翻身→抬头→坐→站→走 D.抬头→坐→翻身→站→走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婴儿动作发展顺序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发展。 10.4岁的瑞瑞不小心把碗里的葡萄干撒在桌子上后,很惊奇地说:"哦,我的葡萄干变多了!”这说明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段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因为他们无法认识到物质的某些特征在其表面性质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身并不发生变化。瑞瑞将葡萄干撒在桌子上,认为变多了,说明幼儿还未形成守恒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积木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 参考解析: 积木游戏属于建构游戏,建构游戏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建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在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2)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3)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4)在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5)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6)创造能力的发展。 12.根据图1说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有什么规律。 ![]() 参考解析: (1)神经系统6岁前发育迅速。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出生到6岁,神经系统的成熟率变化非常快快速,说明婴幼儿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以及心理发展的速度都相当迅速。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特别是5岁前是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 (2)神经系统的发育速度呈不均衡性。婴幼儿时期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已基本成熟,6岁后趋于平稳发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13.论述幼儿园教育应“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的理由并举例说明。 参考解析: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2)幼儿园教育应充分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 把各种教育内容与动儿观实的生活联系起来。 把教育活动同幼儿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起点,让儿童通过直接生活进行学习。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儿童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主张把教育和学习的内容扩大到整个社会和大自然中去。 (3〉幼儿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生的学习,是同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的其它环节,如饮食、盟洗、游戏、散步、卫生等都是幼儿的学习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在设计、组织、实施幼儿教育时,要把幼儿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4.材料: 某大班几个小朋友在讨论有关动物的问题。老师问:“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动物,我想问问,到底什么是动物?”丁丁说:“我们刚才说的大象、猴子、孔雀、斑马都是动物!”鹏鹏说:“动物有的有腿,有的有翅膀,有的会跑,有的会飞,有的会在水里游……”蓝蓝马上接着说:“有的吃草,有的吃米,有的喜欢吃肉……”睿睿说:“我觉得会自己动的,会吃东西的,都是动物。” 问题: 请分析上述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 参考解析: 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就是从掌握概念开始的。 (1)幼儿最初掌握的概念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直指型。材料中丁丁列举的是自己熟悉的动物角色,正是实物概念的体现。 (2)幼儿对于概念掌握,先掌握事物某些比较突出的特征,给物体下定义多属列举型。材料中,鹏鹏列举的动物角色即是根据动物的突出特征进行的定义。 (3)幼儿虽然能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但概括的水平不高,概念的内涵不精准。材料中,鹏鹏蓝蓝虽对于动物概念进行阐述概括,但是概括内涵不精准,概括片面,水平较低。 (4)幼儿概念水平逐渐发展,能够根据物体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以形成实物慨念。睿睿列举的案例都是根据事物本质进行概括。 15.材料: 幼儿园大班开展了记录天气的活动,A班的老师给同学们发了天气记录表,让幼儿记录天气的阴晴雨雪。B班的老师直接给幼儿发了一张白纸,让幼儿自主的记录天气。两班记录情况如下图: ![]() (1〉请分析天气记录活动有什么教育价值? (2)请分开分析上述两种记录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意义。 参考解析: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自由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1)开展天气记录活动是科学开展幼儿教育的体现。幼儿观察记录作为幼儿展示自己思维、想像、情绪情感的平台,它对教师与家长探测幼儿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充分发掘它的价值,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健康地开展。 (2)开展天气记录活动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观察记录的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向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活动的开展,进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激起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兴趣;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最重要的是幼儿观察记录能够使儿童成为自己行为的观察者和研究者,有利于儿童从潜在的自发、自在的探索者走向自主自为的研究者,有利于儿童个体的主体性实践和教育活动的良性互动。 (2)参考答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有意识的记录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客观的科学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幼儿形成科学态度,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中,A教师的做法更清晰的让幼儿知道记录的时间和周期,方便幼儿对于周期内天气变化做到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增强记录意识。 材料中,B教师没有对于幼儿进行限制,能够使记录的方式更加丰富。随着幼儿记录时间的增长,可以使记录的内容日趋细致、深入。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大班的江老师出差两天,回来以后,孩子们都过来告亮亮的状,说亮亮总是搞破坏。亮亮说我不是在搞破坏,我是孙悟空,我在打妖怪。晶晶说,我不是妖怪,我是唐僧,其他孩子也说我不是妖怪,我是玉皇大帝。还有的说我也是孙悟空,我要扮演孙悟空。孩子七嘴八舌,早就忘记了告状这件事。都在讨论自己要扮演什么。 问题: 请设计谈话活动,从孙悟空的行为目的和意义开始,将幼儿的破坏性扮演行为引导成为表演性游戏行为。要求写出名字、目的和活动过程。 参考解析: 一、活动名称 大班语言领域《我是小主角》 二、活动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西游记的片段视频,初步了解西游记中主要角色是哪些,大致该片段的情节内容,了解孙悟空打妖怪的目的和意义。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扮演角色进行角色表演,进一步明晰角色特点和其标志动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乐于与其他幼儿进行活动交流,大胆进行角色表演。 三、活动准备 《西游记》中人物等角色头饰,扮演装饰衣物;西游记相关视频片段、孙悟空的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带领小朋友们做《咕噜咕噜锤》手指谣,设置悬念,引出孙悟空的图片进行活动主题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请大家看下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的角色? 2.教师引导幼儿对于孙悟空角色进行讨论。 演示孙悟空的标志性动作,语言,请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知道孙悟空的标志性动作是什么吗?孙悟空标志性的语言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幼儿的发言并进行夸奖,进行环节过渡,过渡到正式活动环节。 (二)活动展开 1.教师播放准备好的《西游记》视频片段,幼儿通过观看初步了解具体内容情节及主要角色特点 2.教师通过由浅入深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视频片段内容,知道孙悟空打妖怪的目的和意义,让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于主题内容的理解。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进一步深入了解。 师:视频中出现了什么角色?他们都在干什么? 师:视频中的孙悟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怎么做? 师:你觉得孙悟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对于幼儿的回答进行总体总结。 师:孙悟空打妖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师傅和朋友,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身边的家人朋友,和伙伴们相互关心爱护,如果欺负别的小朋友,我们就像小妖怪一样,会被孙悟空和玉皇大帝惩罚。 3.教师请幼儿扮演视频中《西游记》角色进行自由进行角色表演。 (1)教师请幼儿离开小板凳,组织幼儿排队走到活动室,进行角色表演。 (2)教师展示角色头饰孙悟空、玉皇大帝、妖怪、唐僧、猪八戒…请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扮演。 (3)教师宣布角色游戏开始,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对于幼儿进行指导。 (4)游戏结束,对于幼儿进行简单点评和夸奖,并让幼儿互相点评表演表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大胆进行角色表演。 教师小结:每位小朋友都做出了自己扮演角色的标志性的动作说出了视频中角色的主要语言,表演的活灵活现,大家都很棒!都是厉害的小演员。 (三)活动结束 1.教师整体夸奖幼儿活动表现,并进行主题的升华。 2.教师播放结束音乐,小朋友们边唱边跳,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 教师请幼儿到旁边的美工区域进行西游记故事情境的绘画,促进幼儿创意作画能力发展。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