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在山的那边 | |||||
内容 |
七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在山的那边 之一 一、词语积累 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失望:①感到没有希望,失去信心;希望落了空。②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文中是指自己的希望落了空。 诱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②吸引、招引。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着我。 依然:依旧。 喧腾:喧闹沸腾。文中指大海的汹涌澎湃。 二、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痴想(chī) 凝成(níng) 喧腾(xuān) 诱惑(yòu) 一瞬间(shùn) 隐秘(mì) 三、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和字形 四、辨析近义词 痴想 幻想 这两个词都可作名词或动词,都指非现实的想法。但词义有所不同。 痴想:着重点在“痴心”,一方面说明这种想法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表现一种“痴痴的”情态。如“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幻想:着重点在“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其想法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性。如“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五、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上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六、文章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 七、文章思路 全诗自然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小时候”到“山那边是海吗”),写自己神往山那边的新天地,妈妈的指点唤起“我”的想望。 第二层(“于是”到“打了一个零分”),写自己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海,爬过了那座山,望见的依然是山,于是大失所望。 第三层(最后一句),写自己童年时的疑惑:既然山的那边没有海,那么海在哪里呢?并以此句引出诗歌第二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揭示了诗歌的象征意义,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诗中已经自然分层。 第一层,承接第一部分结尾的疑问,写诗人长大后终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理想之海的意思。 第二层,作者以“山”和“海”为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怎样凭着坚定的信念,越过一座座人生之“山”,朝着理想的“海”奋进,从而表达了这样一个哲理: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但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总会成为现实。 八、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理解时要弄清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关键是“海”与“山”,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海”,象征着理想的境界;“山”,象征着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重重的山”,说明人们起初对实现理想境界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一旦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大失所望,待到认识不断深化了,才能对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全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九、课后习题答案 (一)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表达了“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要追求新的天地的理想。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本题是结合课文的练笔。“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这样就拓宽了思路,最容易写的还是第一次到海滨旅游,可以写对大海的向往,到海滨终于见到大海的心情,写大海无比壮阔的美,等等。 之二 《在山的那边》 1. 字音: 伏(fú) 痴想(chī) 隐秘(yǐnmì) 凝成(níng) 诱惑(yòuhuò) 喧腾(xuānténg) 漫湿(mànshī) 一瞬间(shùn) 铁青(tiěqīng) 秘鲁(bì) 隐秘:隐蔽,不外露。 耽于:沉迷。 2. 整体感知: 标题为“在山的那边”,那么,山的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全新的世界”。 3. 品味诗歌: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一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想? “常”表现“我”的一种渴望的心情。“痴想”:痴迷的程度。“我”想着要出去看看外面新的世界。可见“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安于狭小天地,追求新的天地的人。 (提示:神态描写——体现了“我”对生活充满好奇的心理,对未来世界的向往。)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隐秘”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告诉大人。 (3)是谁启发了“我”的心中的愿望? 妈妈指点了理想,启迪唤醒了“我”的向往。 (4)山的那边是海,但诗里山的那一边还是一座山,有无数这样的山,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呢?(作者爬山容易吗?为什么?) 作者年纪小,爬山艰难。“山的那一边还是一座山,有无数这样的山”暗指: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千辛万苦。 (5)“铁青”着脸。 “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是青色的。与人物的心情有关。铁青色的脸通常是在人比较失望,沮丧甚至是愤怒的时候。“我”原本满怀期待,爬过山就可以看到大海了,没有想到看到的还是山,心情自是不佳。 (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种子”指什么?能“飘来”的东西应是轻的,为什么能扎下深根? 比喻的是信念,是妈妈给“我”的信念。 (提示:“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飘来”写出童年的“我”对人生的哲理似懂非懂的神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所以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7)为什么作者在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中,仍然可以重新振作起来? 诱惑: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见到大海。作者有坚定的信念——理想是终究可以实现的。 (8)“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节诗的含义? 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向困难低头和弯腰,最终必将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谱写出灿烂的人生来。 (9)关于“山”与“海”。 山:(实际生活世界)封闭、灰暗、压抑——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海:(想象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人生中的理想与希望。 小结: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