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
内容 |
出国留学网相关栏目推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编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只有备好了教案,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如何写出优秀的教案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的性质。 2、会根据商不变的性质,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 841296127525245 560709000920xx0 1258 7200080027009002400400 5002 二、新授: 1、出示P、65/例1 168=2 16080= (1610 )(8 10 )=2 6432=(16125 )(8125 )=2 3216=(16 2 )(8 2 )=2 84=(162 )(8 2 )=2 42=(16 4 )(8 4 )=2 21=(16 8 )(8 8 )=2 2、我们发现这些题目的得数都是几?(2),商都是2,有没有变化?(没有变),板书:商不变。那么,被除 数和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讨论)请各组派代表汇报,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边汇报边完成上右的板书 。 3、你能用一句话用文字来概括一下吗? (边叙述边板书)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它们的商不变。这叫做商不变的性质。 4、质疑: (160)(80)=2 对吗?(不对) 零不能做除数 5、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6、阅书P、65,请学生齐读商不变的性质,再请学生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用铅笔在书上圈出来,老师特别强调 同时、 相同、 零除外。 7、再用328=4举例来验证一下商不变的性质,如: 6416=4 82=4 三、巩固练习: 1、P、66 练一练 (2404)(30○□)=8 (240○□)(306)=8 3、 判断 (1) 244 =(244)(44) (2)549 =(54100)(910) (3)168 =(160)(80) (4)155 =(153)(53) (5)3618 =(363)(183) 4、 我们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 口算: 320xx0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3个零,也就是同时除以100, 3600600= 14070= 120002000= 720xx00= 四、小结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法则,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掌握分级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辨出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在哪一位写0。 3.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指出每个数含有几级,最高位是什么位? 5906780000962320860700030063890 (2)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全体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找1名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二千五百六十八三千零二十五千零六八千 通过写万以内的数,使学生回忆起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板书: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是为下面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作铺垫;全体学生在练习本写数位顺序,一是巩固复习这部分知识,同时为下面写亿以内数作准备。 2.进行新课。 (1)学习整万数的写法。 教学谈话引出新课:同学们写万以内的数学得很好,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亿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按顺序把题抄在数位顺序表左边) 七万 七十万 七百零八万 教师请学生思考:上面三个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使学生明确:七万是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七十万是六位数,最高位是十万位;七百零八万是七位数,最高位是百万位。 教师接着请全体学生试做:请你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对着数位顺序写出上面三个数。(教师行间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板书。) 集体讨论订正,接着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观察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使学生明确,三个数共同的特点是:A、这三个数都含有万级和个级两个数级;B、个级上的四个数位一个数字也没有,写4个0。 ②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共同的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4个0。 教师强调:个级上一个数字也没有,这样的数叫做整万的数。写整万的数,个级上各个数位上一定要写0占位。 练习: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六万九十万四千三百万五百零六万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师谈话:写整万的数,你们学得很好,下面的数怎么写呢?同学之间商量一下,然后试着写一写。(教师参加同学的讨论)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把题抄在上个例题的下面)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十二万零六百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二千零五万七千 五千六百零七万零八十 分组讨论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谁代表你们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写的?可举例说。 在众多的意见中,使学生共识:要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教师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教师提问:逐题说明万级写什么?个级写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在级的单位万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分级,并做如下板书) 试一试:写出下面各数,并想一想写数时哪儿难写? 五百零六万五万零三百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找一名学生板书) 订正上面的题。提醒学生注意:写数时哪一位上要写0。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说一说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呢? 结合前面的板书,使学生明确,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法则是: 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新课教学共安排3个环节。第一环节,重点使学生学会万级的书写和整万的数个级要写4个0占位。第二环节,学会写含有两级的数,掌握分级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级写,有利于学生分清楚哪一位上要写0。第三环节,总结归纳写法法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写法的2条法则。 3.课堂练习 (1)先在本上写出数位顺序,然后对着数位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三千二百万四千零五万 八十万六千零五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对着数位接着写下面各数。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3)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五十万八千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 二千四百四十二万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学生板书如下: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①1994年我国共生产电视机三千一百八十四万台。 ②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藏书一千四百万册,居世界第五位。 ③1994年来华旅游总人数约四千三百六十八万人次。 以上各题订正时提醒学生注意别忘记单位名称。正确答案是: 第①题写作:31840000台。 第②题写作:170000平方米;14000000册。 第③题写作:43680000人次。 (5)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①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②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③八千万和四十。 订正。说一说万级上写什么?个级上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如下板书) 第①题写作:4853000 第②题写作:60090500 第③题写作:80000040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及用四舍五入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将大数按要求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教学重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教学难点: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领探究 1. 复习读写和四舍五入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这就是我国近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能读懂相关的信息吗?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读出1953—20xx年全国人口数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四位分级)写出1953—20xx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这时就需要用凑整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你学过哪些凑整的方法?将上海人口数凑整到整万数。 2. 揭题: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凑整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一:去尾法 1. 出示: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 自学提问 (1)用“四舍五入”法行吗?为什么? (2)原价198元的套装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 (3)这种凑整的方法叫什么?(提问分星级+独立思考+求助讨论) 2.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全部舍去用“0”来占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3.跟进练习:制定其余服装的优惠价格。 (二)探究二:进一法 1. 出示:妈妈带小胖去服装店买T-SHIRT,小胖的身高是143cm,可是商店里的T-SHIRT 只有140cm和150cm两种尺寸。 自学提问 (1)小胖应该买哪种尺寸的T-SHIRT?为什么? (2)像这样的凑整方法叫什么? (3)与我们刚才学的“去尾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讨论汇报。 3. 小结:不管尾数是多少,去掉尾数向前进一位,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进一法”。 (三)探究三 1.练习:学生当场编题将按下列要求凑整。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2.比较这三种凑整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结:这些都是数凑整的方法,不同的是,“四舍五入”法是需要看尾数最高位上数的大小,而另两种方法是无需看尾数的大小,直接“进一”或“去尾”的。 三、感悟探究 (一)基础练 1. 下面用哪种方法凑整更合适? (1)小亚有480分的积分,每200分可以换一个奖品,最多能换几个奖品? (2)某商店有85根雪糕需要装盒冷藏,每个盒子只能装10根,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3)小明体重35kg,一部电梯的载重为1000kg,这部电梯最多能乘像小明这样体重的小朋友多少人? (4)某工地有垃圾86吨,一辆卡车每次运8吨,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2.178025用“去尾法”凑成整万数是(),用“进一法”凑成整万数是(),它们相差()。由此可见,用“去尾法”凑整,数字总是变(),用“进一法”凑整,数字总是变()。 (二)综合练习选择 1. 按去尾法在万位上凑整得7□8078≈74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2. 74590≈75000,它是按()规则凑整成整千数的。 ①四舍五入或进一法 ②四舍五入或去尾法 ③进一法 ④去尾法 (三)即时反馈练习 1. 书P90、91页最后一题。 2. 按“进一法”在万位上凑整得8□3068≈830000,则□中可填()。 ①1 ②2 ③3 ④4 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2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 20xx÷19=105(桶)5(千克)答:最多可以装105桶纯净水。 (四)拓展练习 1.某个数,经“去尾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999 ),最小为(72001 )。 2. 某个数,经“进一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1999 ),最小为(71000 )。 3. 某个数,经“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千数后为72000,这个数最大为(72499 ),最小为(71500 )。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种不同的凑整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将数进行凑整。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2.熟记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3612236112366123 问:上面每个数中的3各表示多少?6在每个数中各表示多少?1呢?2呢? 2.(演示课件计数单位)回答下面各题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像这些比较大的数的读法.(板书亿以内教的读法)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出示算盘,让学生在千位上拨上一个珠,问:这表示多少?(一千)然后让学生一千一千地数,一边数一边拨珠.问:你发现了什么?(10个一千是一万,千位满十向万位进一).再一万一万地数,边数边拨珠并把发现的问题讲给大家听.(依次十万十万地数) (2)师问:照这样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呢? (3)通过刚才的数数你们知道了什么? (4)(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练疤羁眨/P 10个一千是()10个一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 3.师: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个、十、百、千一样它们都是计数单位.(边说边板书)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中,你们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继续演示课件计数单位)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1)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教师对着计数单位,在上边板书数位,(师边讲解边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2)同一个数放在不同数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不同的.如数字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写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写在万位上呢?写在千万位上呢?写在亿位上呢?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师进一步整理数位顺序表)(说明:还有比亿更大的数,今后我们再写) 5.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①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问:这个数在个级,表示多少?(二十八) ②将二十八移到万级,问:这个数在万级,表示多少?(二十八万) ③在算盘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让学生试读. ④读出下面各数(出示投影) 470000308000040500000 470000读作:四十七万 4050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⑤小组讨论:说一说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⑥练习:读出下面各题:34和340000348和34800003004和30040000(强调:每级中间连续有2个0只读1个.) (2)教学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出示课件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在数位顺序表上出示2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将个级写成4600,请学生完整试读24600. ②先出示6400000,让学生读出来,再试读6407000,问:这个数中的4个0都在什么位置?怎么读的?(数中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③让学生读出30040,再试读10030040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问:10030040共有5个0,前4个0共读出几个?(师指出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④练习:读出下面各数. 5692004008050028000075 569200读作:五十六万九千二百 40080500读作:四千零八万零五百(师问:40080500所读的零是指哪几个0?) 28000075读作:二千八百万零七十五(师问:为什么4个0只读1个?) ⑤总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略.看书P3并体会一亿有多大. 三、课堂练习 1.读出下面每组数: 25和25┆0000250和┆250000020xx┆和20005┆00002050和2050┆0000 2.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3┆2680164┆5800520┆500047┆0050307┆0800 3060┆090010┆4070120┆06051┆0000┆0000 3.教师说明:改革xx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读出下面各题中的数:(投影) (1)1993年,我国天然石油开采8130000吨,1997年增加到12840000吨. (2)1994年,我国煤炭开采12350000吨,到1996年,煤炭开采21500000吨. (3)1993年,我国市内电脑交换机有10360000门. (4)1994年,我国生产照像机42900000架. 四、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高位读低位 ②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读后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0不读,其他数位有1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 在教学过程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课题。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学生在算盘上拨珠,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按四位分级。 第二部分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上一位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简便算法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板演 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答:每组有15人.答:每组有15人.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教师明确: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 教师提问: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第二种解法,即两个除数相乘得6,用90除以6比较简便.) 教师明确: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有时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算法)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例3: 1.组织学生讨论: (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容易口算吗? (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这道连除法题如果依次计算,不容易口算出结果,如果把两个数相乘,正好得30,是一个整十数,一个数除以整十数,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得出结果.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质疑: 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改成? 教师明确:当两个除数相乘得整十数时,可采用这种简便算法.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 由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过程和得数. (二)出示例4: 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过程反过来用,也就是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可以改写成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组织学生讨论: (1)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哪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 (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 420除以35不容易口算,把35分解成两个一位数连除,用420先除以7,再除以5,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明确:要根据被除数的情况进行选择,怎样简便就怎样除.这道题先除以7,可以用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比较简便.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订正第2题时,提问学生,为什么先除以8,而不先除以4呢? 三、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1)56除以4,再除以7,得多少? (2)532是76的多少倍? (3)38个76是多少? 3.学校买3盒钢笔给三好学生作奖品,每盒10枝,一共用去60元.每枝钢笔的价钱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除法的简便算法和乘法简便算法有什么 相同之处吗? 五、课后作业.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0451405424056 360854505919052 750254203780058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