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21中考语文复习高分建议
内容
    中考语文复习有哪些有效建议,考生要怎么做?尚不了解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1中考语文复习高分建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2021中考语文复习高分建议
    一、知识准备
    1.准备充分,每天按计划复习字词、诗歌名句、重点文言文……。
    2.关注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2020年5月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3.收集4-6篇不同类型的作文范文,进行借鉴。
    二、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
    (一)如何梳理、概括、补充故事情节:
    1、解题思路
    (1)辨析线索,了解文章大意(关于谁的什么事);
    (2)依据线索,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选取固定角度,概括故事情节(为了避免在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时前后内容互相交错,或者在补充故事情节时前后混乱,主次不分,在理顺情节时需选取固定的角度,抓主要事件来概括。可以是选取线索、主人公、心理变化等固定角度去概括.)
    2、概括情节方式:谁+怎么样+什么(概括故事情节时不想像、不修饰,语言简洁)
    (二)人物形象分析:(即分析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或人物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1、解题思路
    (1)依据故事情节,联系人物相关的事件与人物行为分析其性格;(对人物的分析,我们的困惑往往在于难以比较全面的把握其性格特征,所以分析人物时首先看他做了哪些事,并且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来抓取他所做的事,从事件中分析其性格)
    (2)抓住文中凸显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句子去分析性格。(好的作品中往往有一些一句话凸显出一个人物的描写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刻画出人物的灵魂,我们不能放过。)
    (3)抓住文中暗示、点明人物性格的句子,直接抄下来。
    (4)结合人物身份、地位、社会背景去理解分析。
    2、概括人物形象的格式:XX是一个......的人,他......
    (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1)了解词的字典意义;
    (2)结合句中所关联的事件、人物相关的行为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性格、心理、情感等;
    (3)指代性词语,在上下文找其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句子指抒情、议论句,往往蕴含深刻):
    (1)抓取句中的关键词,理解感知表层含义;
    (2)结合与句子相关联的事件,理解出人物的思想、心理、性格或言外之意;
    (3)结合主旨理解深意。
    3、如何赏析修辞句:修辞手法+句子表达的含义+修辞的一般作用
    1)比喻句:运用比喻修辞,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拟人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XX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排比句:运用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
    4、如何分析人物描写句子:运用了XX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表达了作者……情感
    (四)重点句子的作用分析
    开头句:(1)开篇点题或统领全文(2)开门见山(3)设悬(4)埋下伏笔(5)做铺垫
    中间句:(1)承上启下(2)形成对比(3)衬托、渲染、设悬、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结尾句:(1)总结全文(2)升华主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3)首尾呼应(4)照应标题
    贯穿全文的句子:起线索作用
    (五)主旨的把握(理解记叙性文章的主旨,要善于把握文章的特色,选取切入点理解其主旨。以下例文多出自《阅读与写作集训》一书)
    1、抓文中明显的点明中心的抒情议论句,理解思想情感。例:袁隆平的《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2、从叙述的事件中理清人物关系,读出所包含的情感思想;例:《玛菲尔的秘密》
    3、从情节的步步发展中,分析其揭示的思想情感,人物性格。例:《魂》
    4、从文章的构思(特别是对比构思)中,分析其突出的思想情感。
    5、从人物形象分析中把握主旨。
    6、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社会现实理解其深意。
    7、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叙述……,表达(或赞美)了……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公式
    一、判断文章体裁
    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二、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技巧:
    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
    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三、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 “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四、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五、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 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③找标志词
    六、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
    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七、为文章拟标题
    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中考语文课文背诵十大方法
    一、课文背诵十大技巧
    1、抄诵法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背诵诗词或短文时,可以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这样下来,不仅会背也可以顺利完成古诗文的默写要求一举两得。
    2、情节法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掌握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比如背诵《观潮》三四段结合观潮时间变化、潮水位置变化、人群反应变化顺序的词:午后一点左右,远处.....人声.....;过了一会.....响声...人群....;再近些,白浪....;浪潮越来越近........,大家.......
    按照这样列出关键词,对应填空就更容易背诵了。
    3、人物法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4、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5、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段,抓住风的特点(大自然的音乐家),当他翻动树叶时,树叶像歌手........;当微风拂过时,像呢喃细语.......;当狂风刮起时,像雄伟的乐曲.......
    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6、问题法
    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如《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段:
    ①首先“我”会思考什么?(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这样写?)
    ②然后“我”会怎样做?(续写--回头品味--读其他部分内容找到别忽略的东西--列单子。)
    ③最后“我”还要做什么?(关于作者的想象:怎样的人?怎样的生活经历....)
    利用这三个问题,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出这一段了。
    7、列表法
    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如背诵《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大量列举了园内各异景观,可以将其从类型上进行分类,提炼出景观名称,加上对应的景观修饰词,进行感官串联,即可迅速完成背诵。
    8、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秋天的与雨》第二段:可先分别背熟银杏叶色彩形态;枫叶色彩形态;田野色彩形态;菊花仙子的色彩形态。然后再把这几个画面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9、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运用课文朗读音频,反复收听,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10、间隔法
    背诵课文或是字词不能怕重复,要不断循环巩固,当天背;第二三天复习检查、一周后再巩固一遍,温故知新,常读常新。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4: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