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21中考语文复习高分建议 |
内容 |
中考语文复习有哪些有效建议,考生要怎么做?尚不了解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2021中考语文复习高分建议”,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2021中考语文复习高分建议 一、知识准备 1.准备充分,每天按计划复习字词、诗歌名句、重点文言文……。 2.关注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2020年5月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3.收集4-6篇不同类型的作文范文,进行借鉴。 二、语文现代文答题技巧 (一)如何梳理、概括、补充故事情节: 1、解题思路 (1)辨析线索,了解文章大意(关于谁的什么事); (2)依据线索,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选取固定角度,概括故事情节(为了避免在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时前后内容互相交错,或者在补充故事情节时前后混乱,主次不分,在理顺情节时需选取固定的角度,抓主要事件来概括。可以是选取线索、主人公、心理变化等固定角度去概括.) 2、概括情节方式:谁+怎么样+什么(概括故事情节时不想像、不修饰,语言简洁) (二)人物形象分析:(即分析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或人物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1、解题思路 (1)依据故事情节,联系人物相关的事件与人物行为分析其性格;(对人物的分析,我们的困惑往往在于难以比较全面的把握其性格特征,所以分析人物时首先看他做了哪些事,并且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来抓取他所做的事,从事件中分析其性格) (2)抓住文中凸显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句子去分析性格。(好的作品中往往有一些一句话凸显出一个人物的描写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刻画出人物的灵魂,我们不能放过。) (3)抓住文中暗示、点明人物性格的句子,直接抄下来。 (4)结合人物身份、地位、社会背景去理解分析。 2、概括人物形象的格式:XX是一个......的人,他...... (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1、如何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1)了解词的字典意义; (2)结合句中所关联的事件、人物相关的行为理解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性格、心理、情感等; (3)指代性词语,在上下文找其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句子指抒情、议论句,往往蕴含深刻): (1)抓取句中的关键词,理解感知表层含义; (2)结合与句子相关联的事件,理解出人物的思想、心理、性格或言外之意; (3)结合主旨理解深意。 3、如何赏析修辞句:修辞手法+句子表达的含义+修辞的一般作用 1)比喻句:运用比喻修辞,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拟人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将XX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排比句:运用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 4、如何分析人物描写句子:运用了XX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表达了作者……情感 (四)重点句子的作用分析 开头句:(1)开篇点题或统领全文(2)开门见山(3)设悬(4)埋下伏笔(5)做铺垫 中间句:(1)承上启下(2)形成对比(3)衬托、渲染、设悬、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结尾句:(1)总结全文(2)升华主旨、画龙点睛、卒章显志(3)首尾呼应(4)照应标题 贯穿全文的句子:起线索作用 (五)主旨的把握(理解记叙性文章的主旨,要善于把握文章的特色,选取切入点理解其主旨。以下例文多出自《阅读与写作集训》一书) 1、抓文中明显的点明中心的抒情议论句,理解思想情感。例:袁隆平的《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2、从叙述的事件中理清人物关系,读出所包含的情感思想;例:《玛菲尔的秘密》 3、从情节的步步发展中,分析其揭示的思想情感,人物性格。例:《魂》 4、从文章的构思(特别是对比构思)中,分析其突出的思想情感。 5、从人物形象分析中把握主旨。 6、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社会现实理解其深意。 7、答题模式:本文通过叙述……,表达(或赞美)了……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公式 一、判断文章体裁 答:这是一篇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 二、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技巧: 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 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 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什么人+干什么; 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三、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 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 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 “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四、分析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五、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 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③找标志词 六、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 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七、为文章拟标题 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中考语文课文背诵十大方法 一、课文背诵十大技巧 1、抄诵法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背诵诗词或短文时,可以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这样下来,不仅会背也可以顺利完成古诗文的默写要求一举两得。 2、情节法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掌握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比如背诵《观潮》三四段结合观潮时间变化、潮水位置变化、人群反应变化顺序的词:午后一点左右,远处.....人声.....;过了一会.....响声...人群....;再近些,白浪....;浪潮越来越近........,大家....... 按照这样列出关键词,对应填空就更容易背诵了。 3、人物法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4、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5、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二段,抓住风的特点(大自然的音乐家),当他翻动树叶时,树叶像歌手........;当微风拂过时,像呢喃细语.......;当狂风刮起时,像雄伟的乐曲....... 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6、问题法 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如《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七段: ①首先“我”会思考什么?(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这样写?) ②然后“我”会怎样做?(续写--回头品味--读其他部分内容找到别忽略的东西--列单子。) ③最后“我”还要做什么?(关于作者的想象:怎样的人?怎样的生活经历....) 利用这三个问题,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出这一段了。 7、列表法 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如背诵《圆明园的毁灭》第三段,大量列举了园内各异景观,可以将其从类型上进行分类,提炼出景观名称,加上对应的景观修饰词,进行感官串联,即可迅速完成背诵。 8、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秋天的与雨》第二段:可先分别背熟银杏叶色彩形态;枫叶色彩形态;田野色彩形态;菊花仙子的色彩形态。然后再把这几个画面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9、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运用课文朗读音频,反复收听,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10、间隔法 背诵课文或是字词不能怕重复,要不断循环巩固,当天背;第二三天复习检查、一周后再巩固一遍,温故知新,常读常新。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