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卖报歌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范文 |
内容 |
我相信卖报歌是无数人的童年回忆,那你们又是在什么地方学到的这首歌呢?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卖报歌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卖报歌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教学重点: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 一、导入课文 你会唱《卖报歌》吗?(唱唱《卖报歌》。)你对《卖报歌》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二、读通课文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要求做到边读、边画、边想。 2、分组自学讨论。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讨论:聂耳为什么要为小毛头写曲子?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正音。 (2)汇报交流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小毛头的聪明、可爱;聂耳的富有同情心、虚心等)。 四、自己讲述这个故事(复述) 五、课外延伸 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卖报歌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范文(二) 一、作品分析 歌曲《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2/4拍,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卖报歌》曲调明快、流畅,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光明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2. 了解相关的音乐小常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学唱歌曲,唱好歌曲。 2. 让学生理解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历史意义,了解歌曲中父辈童年时代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讲解聂耳和《卖报歌》的故事。 聂耳: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享有显赫声誉的聂耳,是位传奇般的人物。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他虽然出生于一个清寒的`医家,却自幼爱好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被人视为“神童”“天才少年”。大约在1933年秋天,聂耳约朋友周伯勋到霞飞路上走走,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她把所卖报纸的名字喊得很动听,他想让周伯勋也听一听。在有轨电车站附近,果然看到一个小姑娘跑来跑去、忙忙碌碌地卖晚报。她不过十来岁,瘦小的身躯上穿着打补丁的破衣服,但洗得很干净。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报名,还同时报出每种报纸的价钱,走路的人们都由不得回过头来望她笑笑。聂耳他们走过去买了几份报纸,并和小姑娘聊起了家常,知道她名叫“小毛头”,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去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田汉或者安娥写词。” 2. 聆听歌曲《卖报歌》。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卖报歌》的创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聆听范唱,注意留意歌词所表现的内容,歌词里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安娥把词写好,聂耳把歌词念给卖报的小毛头听,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想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几个铜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 (二)学习 1. 出示谱例,按节奏朗读歌词。 2. 视唱旋律。 请同学们跟着音频学唱视唱歌曲的旋律。 边唱边划拍子,以培养学生击拍视唱的能力。 3. 学唱歌词。 鼓励学生直接把歌词加入旋律中进行演唱,尝试直接演唱歌曲。 4.完整演唱歌曲 跟着音乐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报童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疾苦,“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出小报童的天真、生活的悲惨、向往光明的坚定情绪。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首《卖报歌》,同学们感受到了旧社会的小朋友饥寒交迫,没有钱上学。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美好,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卖报歌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范文(三) 课题:卖报歌 课型:唱歌 课时:6—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学唱歌曲《卖报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小组学和教师指导的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通过《卖报歌》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聂耳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 重点学习歌曲,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关键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 教具准备 音响资料板书设计 卖报歌 冼星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时间分配 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二、导课学生随音乐进教室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象光盘当我们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耳边响起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你们知道它是谁创作的么?2.介绍聂耳在中国音乐史上赫赫有名。是位传奇般的人物。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虽然出身在一个清寒的医家,但自幼爱好音乐,小小年纪就会演奏很多种民族乐器,被人称为天才少年。1930年他来到上海。1933年由夏衍编剧的电影《风云儿女》开始拍摄,聂耳主动找到夏衍,要求写这个电影的主题歌。《风云儿女》上映后,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为此很快就在中华大地上传唱开来。解放后,这首歌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则市海滨游泳,不幸溺水逝世,终年仅24岁。3’10’三、介绍作品四、学习歌曲五、表演唱《卖报歌》分形式表演或伴奏。3.演唱国歌,激发学生保卫祖国,反对侵略的情感。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述《卖报歌》的小故事。1.听录音演唱,激发感情。2.拍电报的方式解决节奏上的难点 | |3.学唱歌曲旋律,可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注意情感,让学生从跳跃的旋律中体会小报童边跑边跳的情景。4.指导学习歌词。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情绪,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速度有什么变化?5.有感情地演唱全曲。5’15’ 教学反思 卖报歌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范文(四)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书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了解《卖报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并从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聂耳对饱经忧患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卖报歌》是怎样诞生的。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聂耳和《卖报歌》创作背景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磁带、词卡、录音机和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录音放《卖报歌》,学生欣赏或跟唱。 2、提问:你们知道《卖报歌》是谁创作的吗?谁能向大家介绍聂耳? 3、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主合作识字,指导写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好自然段,在不懂的词句旁做个记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价。 3、“会认字”学习过关,学生自主学习。 诞生、吕、小商贩、聂耳、宽裕、立即、剧作家 4、“会写字”学习过关。 指导写字: 悦、霞、炸、瘦、剧、配 (1)观察6个会写字: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想提醒大家应该注意哪个字的哪个笔画? (2)学生写字练习。 (3)四人组内互相评价写字情况;教师抽查一组,并作简评。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提出问题。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顺、流利。 2、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检读书效果。 3、指名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4、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标在课文相应的文段旁边。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的“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关于“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的资料,了解人们当时的苦难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听写会写字,学生互相评价。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学生自学,要求:默读课文1—5自然段,并思考《卖报歌》诞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 (2)学生分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指导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恶劣和小女孩的可怜。 (3)过渡:小女孩在寒风中卖报的情景被谁看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学习课文6—1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聂耳帮助小女孩的句段读一读,同桌说一说《卖报歌》诞生的过程。 (2)交流“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的资料,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指导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聂耳的高尚品质。 (4)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聂耳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聂耳的事?说一说。 三、总结拓展。 1、小结课文内容。 2、学唱聂耳创作的歌曲。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将《〈卖报歌〉的诞生》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3、推荐歌曲:《毕业歌》 板书设计 26《卖报歌》的诞生 原因:路遇不幸的小报童—小毛头 经过:想办法帮助她—写下了《卖报歌》 结果:《卖报歌》传唱开了 卖报歌三年级音乐教案精选范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3、搜集关于“一二八”的资料,了解人们当时的苦难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导入新课。 1、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师生齐唱国歌。 2、教师导:你们指导《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聂耳) 3、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聂耳资料。 4、师:聂耳除了写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之外,还写了许多动听的歌曲。聂耳创作这些歌曲时,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危亡的时代。下面,请大家展示你们搜集到的关于“一二八”的图片和资料。 5、教师播放《卖报歌》:《卖报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读。现在,我们就去读课文。 (从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入手,展示聂耳的资料以及图片,大概地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下文突破难点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4、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聂耳同情小毛头的遭遇,为了帮助她,和安娥一起合作《卖报歌》。) (以学生自读为主,掌握生字新词,反馈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认读,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地交流,在说中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一二八”日本轰炸上海,上海的人们过着苦难的生活,小毛头一家就是他们的缩影。聂耳同情她,又是怎么帮助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卖报歌》的创作过程,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2、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听写下列词语: 诞生、喇叭、商贩、聂耳、宽裕、轰炸、流浪、瑟瑟发抖 3、指名唱《卖报歌》。 4、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首歌的创作过程。 二、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导: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下列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 1933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天上飘着雪花,刺骨的寒风在上海的街头盘旋,吹在脸上,像针扎似的。 (把寒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比作针扎感受,说明天气极端的寒冷。) 3、师: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现在我们一般躲在家里,等天气好了再出来。可是在当时人们为什么还要出来呢?“霞飞路、吕班路口仍是熙熙攘攘,汽车的喇叭声、小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人们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来挣钱,否则就得冻死、饿死。) 4、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循着这稚嫩的因寒冷而发颤的声音望去,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正站在路边,摇动着手中的报纸叫卖着,但很少有人买。小姑娘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旧衣裳,椭圆形的小脸蛋儿被寒风吹得通红,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倒是十分有神。 5、讨论小姑娘问什么在这么冷的天气卖报? (家被炸平了,全家人只得到处流浪。父亲又有病,全家人生活没有着落,小毛头才不得不出来卖报。) 6、指导学生分角色地朗读第2至9自然段。 7、师:天气这么寒冷,小毛头为了生活仍然要出来卖报。 聂耳了解了小毛头的遭遇,非常同情,那么他是怎么帮助小毛头的? 8、指名反馈。 (1)给了小毛头一点儿钱,但自己并不宽裕。 (2)给小毛头写首歌,让她边卖报边唱,可以多卖些,多挣些钱。 (3)一字一句教小毛头唱。 9、师:就这样,《卖报歌》就这样诞生了。《卖报歌》很快流传开了。不但卖报的孩子爱唱,全国的儿童都爱唱这首歌。 10、学生说说《卖报歌》诞生的过程。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读中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体会聂耳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护。) 三、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从小毛头的苦难生活中,你有什么体会?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3、教师小结: 是的,我们得感激大音乐家聂耳,正因为他对小毛头的同情和爱护,才有这首优美悦耳的歌。这首歌也让我们体会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卖报歌》的诞生 聂耳、同情、小毛头 创作歌曲帮助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三年级音乐教案 | 三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