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
内容 |
教师撰写教案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教案一定要要克服形式主义,具有实用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xx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2.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电脑出示例题:商场里每台电视机的进价是1800元,售价加两成,每台电视机的售价定为多少元?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三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七成 二成五 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庄乡去年产棉花37.4万千克。今年遭受虫灾,减产一成五,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万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3.练习。 小丽家承包了一块地,前年收小麦8000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一成半。去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知道了“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 )是( )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 )的( )%。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 60% 42% 100% 9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二)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 (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 (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 9%读作:百分之九 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 (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巩固,知识延伸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课后第5题,联系已学过的分数的意义,把全国人口数看作单位“1”(100%),汉族人口占总数的92%,少数人口则占1-92%=8% 板书设计: 山东假日游 百分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3.小华家承包了一块菜田,前年收白菜41.6吨,去年比前年多收了25%。去年收白菜多少吨?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电脑出示例题:商场里每台电视机的进价是1800元,售价加两成,每台电视机的售价定为多少元?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 二成五 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例2曹庄乡去年产棉花37.4万千克。今年遭受虫灾,减产一成五,今年大约产棉花多少万千克?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四)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 教案设计: 学案 一、自学质疑 [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 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 (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 2、 师板书题目: (1)4:5 20:25 (2)0.6:0.3 1.8:0.9 (3)1/4: 5/8 3:7.5 (4)3:8 9:27 [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 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 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板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议一议,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5、质疑:有三个比,他们的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吗?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议一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像一个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历知识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练习 1、投影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1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一学生对于“为什么”设计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识,教师也不失时机予以评价,不但使该生兴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学生投来艳羡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板书出示: 4 : 5 前项 后项 (2)板书出示:4 : 5 = 20 : 25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4/5=20/25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大家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 你能运用3、5、10、6这四个数,组成几个等式吗?(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 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一样,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猜想: 师:这是你的猜想,有了猜想还必须验证。 (1)请看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不是相等?(学生进行验证,纷纷表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2)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有一位同学也写了一个比例,他认为这个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 板书:1/2 ∶1/8 = 2∶ 8 众生沉思片刻,纷纷发现等式不成立。 生:1/2∶1/8 = 4,而 2∶8 =1/4,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师:看来刚才发现的规律前要加一个条件——在比例里(板书),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4/5=20/25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及时总结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创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尤其是教师的评价:科学家也是这样研究问题的!更给了学生无上的荣耀!] 四、反馈提升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途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1.5:3=( ):4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第4题中第②题属于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课后留白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高1.5米,影长2米;树高3米,影长4米。 (1)人高和影长的比是( ) 树高和影长的比是( ) (2)人高和树高的比是( ) 人影长和树影长的比是( )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个不同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可以组成比例?请大家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数学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检验数学学习的成色!“带着问题离开教室”是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美的课堂,缺憾不失为一种美!]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的机会仍然给学生,学生通过清晰的板书总结的很到位)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