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中试卷22(七上) | ||||||||||||||
内容 |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伤仲永》故事的现代版在很多领域仍在上演。在几年前的一次比赛中展露头角的青年画家“轻轻”,在小有名气后转行网络游戏设计,如今江郎才尽,销声匿迹。让人不禁发出“泯然众人矣”的慨叹。如何避免创造力不枯竭,已成了艺术界共同关心的话题。 (1)为加点字注音:禁( )(1分) (2)上段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__应写作_______。(1分) (3)“泯然众人矣”中“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1分) (4)“销声匿迹”的“匿”字,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应查_________部;“枯竭”的“枯”字,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应先查声母____________。(2分) (5)上文中有一个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2、文学常识:选出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 《论语》这部书,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编撰而成的儒家经典之一。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 《风筝》的作者鲁迅(1881~1936),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 冰心在《忆读书》中提到的《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3、走进名著(3分) (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______,又唤如意金箍捧。(2分) (2)下列故事情节中出自《西游记》的一项是( )(1分) A.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B.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C.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D.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4、诗文默写(6分)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 (3)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辞辨析:选出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2分) 例: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A. 天上的卷云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B. 南广河迈着轻盈的步子,向长江走来。 C. 雾像轻纱,扑朔迷离,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氛。 D. 地上射出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6、古诗鉴赏:对下面两首古诗的比较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两首诗都是赠别诗,但所写的分别地点和分别时间不同。 B. 两首诗都是写与友人分别,但送别的对象和友人的去向不同。 C. 两首诗都是赠别诗,相同点是都传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心声。 D. 两首诗都是写与友人分别,相同点是送别的心情和诗歌的意境。 7、综合探究(4分) (1)小明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同学对他还不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小明落选了。老师请同学们引述《〈论语〉六则》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班里举行学习体会交流活动,甲组交流学习方法,乙组交流学习态度。因时间有限,每名同学只能参加一个小组的交流活动(以下两题任选其一作答)。(2分) 参加甲组活动时,《〈论语〉六则》中可以引用的语句有哪些?(写出两条即可) 参加乙组活动时,可以引用从《〈论语〉六则》中流传下来的成语,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8、文学常识:以上两篇短文均选自南朝宋文学家_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2分) 9、同义词:《期行》和《乘船》两文中各有一个字与“宁可以急相弃邪”的“弃”意思相同,这两个字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分) 10、古今异义:在古义栏目里填写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今义指现今常用的意思。(2分) ? ![]() ? 11、翻译句子: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12、品读感悟:这两则小故事为我们讲了同一个方面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道理阐述出来。(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2分)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④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_________(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_________(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__(a、管教 b、管理 c、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3、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填词语前的字母即可),依次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4、从以上选文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母亲”有哪些优秀品质?(3分) 15、能够对某一段(篇或句群)文字的内容起到概括统领作用的句子叫做“中心句”。请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志出第④段和第⑥段的中心句。(2分) 16、本文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情。品读第⑥段加“ ”的句子,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2分) 1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给了成长中的朱德良好的影响。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父母对你的好影响。(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3分)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下午,我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到他们是来讨钱,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们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生活在一起,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的多给了三十泰币,并摆出一幅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位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十二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地送回来。” 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拿出一百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中年妇女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8、结合文意推测选文第二段中“不速之客”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因腿有点跛而走不快的来客。 B. 没有想到竟然会如此好心的人。 C. 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D. 突然而至的不怀好意的来者。 19、从第四段结尾句的“摆出”一词,你读到了怎样的信息?(2分) 20、母子俩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对他们的态度怎样?后来为何改变了?(3分) 21、“我”内心中产生了“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原因是什么?(2分) 22、“我”第一次多给了三十泰币,母子俩收下了。而当“我”再次掏出一百泰币送给小孩时,母子俩却谢绝了,为什么?(2分) 23、读完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收获?(2分) 三、写作(40分) 24、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一面,如成绩优秀、诚实守信、孝敬长辈、歌声悦耳、画笔如神、文思敏捷等等,正是这独特的一面给你成功的喜悦、胜利的信心。 请你以“我真的很不错”为题,向同学具体介绍自己最突出的长处。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中心明确,文笔流畅,有个性;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班级和姓名。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jīn (2)展应写作崭 (3)消失 (4)匚,K (5)删去“不” 2、A 3、(1)菩提祖师 定海神针 (2)C 4、(1)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乡音无改鬓毛衰 (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B 6、D 7、(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参加甲组活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参加乙组活动: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选其二作答即可)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文言文语段(10分) 8、刘义庆 世说新语(每空1分) 9、委、舍(每空1分) 10、古今异义(每空0.5分) ? ![]() 11、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1分),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1分)。 12、做人要诚实守信,说到做到。(2分) (二)课内现代文(12分) 13、b、a、c。(各1分,共3分) 14、勤劳俭朴(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性格和蔼或任劳任怨+同情贫苦,其中“宽厚”对应“性格和蔼”或“任劳任怨”,“仁慈”对应“同情贫苦”)(各1分,共3分) 15、第④段中心句:母亲是个好劳动。第⑥段中心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各1分,共2分) 16、表现出对母亲聪明能干、巧于持家(善持家务)的敬佩之情。(2分) 17、好影响(1分)+结合事例(1分) (三)课外现代文(13分) 18、C (2分) 19、当时“我”并非真的慈善(1分),只是产生了(表现出)一种(在物质生活方面居高临下的)优越感(1分)。 20、心生厌恶(1分)。因为后来“我”知道母子俩并非讨钱,而是来收废品的(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活)(1分),并且在非常需要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1分),所以“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21、为自己刚才的不耐烦感到歉意(1分),对母子俩拾金不昧的行为心存谢意(1)。 22、第一次他们认为是劳动所得,他们收得心安理得;第二次是“我”为报答他们送还项链的钱,所以母子俩谢绝了。(2分) 23、答案示例一:不能因生活条件优越而看不起生活条件差的人(穷人),因为很可能他们拥有更为纯洁高尚的灵魂。 答案示例二:人可以穷,志不能短,拾金不昧的人是最美的。(2分。从“我”和“母子俩”任一角度作答均可) 三、写作(40分) 24、评分标准: ? ![]() ![]() 评分说明: 1、没有文题扣2分。 2、凡书写优美、卷面整洁者可奖励2分。 3、作文评分应突破“不能满分”的束缚,但加分后最高分超出40分的,计40分。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