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2013中考语文备考:《吆喝》同步试题4 | ||||||||||||||
内容 |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 ) 囿于( ) 隔阂( ) 支棱( ) 小钹( ) 米糠( ) 雪花酪( ) 佐料( ) 铁铉( ) 饽饽( ) 秫秸( )( ) 荸荠( )( ) 弦乐( ) 奶lào ( )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________兼旅行记者。萧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记者。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_________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答: 4、写出你身边的一种吆喝或一则电视广告,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 二、阅读理解 1、课文第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第一自然段是从哪两大方面介绍北京的“吆喝”的,重点介绍的是那方面? 答: 3、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4、第4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5、文章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试找出相关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答: 6、请你谈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吆喝的。 答: 7、阅读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在课文中画出表示从早到晚顺序的词语,写在下面。 清早卖早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 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②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8、找出选文的中心句。 第一段: 第二段 9、选文第①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叫卖声的?你确定的依据是什么?都写了哪些叫卖声? 答: 10、第①段中的加点词“热闹”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对描写小贩们的吆喝声有着怎样的表达作用 (2分) 答: 11、第一段中的加点词“热闹”本来是形容场面、景象等,用在这里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 12、请说说下面的叫卖声宣传的是什么产品,突出了该产品的的什么特色。(4分) (1)“栗子味儿的白薯”: (2)“葫芦儿——冰塔儿”: (3) “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13、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画在原文上) 答: 14、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5、文中说,叫卖“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其列举的方法有哪些?请分项概括回答。 答: 16、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文中的哪一句是相互照应的 答: 17、通读全文,从字里行间可以感悟到作者对吆喝声怀有着怎样的态度与情感 答: 18《吆喝》练习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略 2、《北京城杂忆》 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家 《大公报·文艺》 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 平易而又不乏幽默 吆喝 对往昔岁月的怀想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3、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4略 二 阅读理解 引出介绍说明的对象,引出下文。 一方面写器物的响声,一方面写口头的吆喝,重点是写后者。 承上启下 这是个总领段落,段中“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从两方面为介绍“吆喝”确定了基本思路。 ①“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的标题“吆喝”。②“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等。③“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④“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叙述介绍自此开始退让为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课文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写,然后按“一年四季”的顺序写。 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略 均为第一句话 按照四季即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据:第一段首句“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统领下文,段中依次出现“春”夏”“秋”“冬”。 春天:卖大小金鱼、卖蛤蟆骨朵儿的;夏天:雪花酪;秋天:海棠、柿子;冬天:葫芦、烤白薯。 10、相对上文的“简”而言,有“繁多”的意思;用词恰当,既具有北京语言的特色,又表现出这些吆喝词编得又长又好听。 11、恰当。因为这个“热闹”是针对上文的“简”而言,说明另一种吆喝比较繁索,并且这里所用的“热闹”一词具有北京语言的特色。 12、白薯 介绍其口味(味道好,又甜又香) 冰糖葫芦; 介绍其样子(外形美,晶莹剔透) 介绍制作过程 13、“一是我买得起……吞下去。” 14、夏季。这样写繁简得当,重心突出,文章结构清晰。 15、吆喝卖的东西,吆喝制作的过程,借甲物形容乙物,用戏剧化手法 16、“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17、欣赏、品味、怀念、留恋。 包含着作者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的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