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简单 |
内容 |
文言文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是极其丰富的,故事里也富含了许多哲理。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简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倒装句,于晋无礼。以,因为,连词。其,代词,它,指郑国。于,对于。 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且,并且,表递进。贰,从属二主。于,对,介词。 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古汉语字典注,氾作水名是念作第二声。)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若:假如。使:派。见:拜见进见。从:听从。 辞:推辞。 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已,同“矣”,语气词,了。 用:任用。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过,过错。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既:已经。 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这是客气的说法。敢,冒昧的。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bǐ)远:(然而)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做边邑。越,越过。鄙,边邑。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词,表原因。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 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舍:放弃(围郑)。 拓展阅读: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夜缒而出? (夜:表时间,在晚上)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表时间,在早上) ③既东封郑? (东:表处所,在东边)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 2.名词作动词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①既东封郑 (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②阙秦以利晋 (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③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2.动词的使动 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③今老矣(老:老年人) 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 2.形容词作动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四)数词活用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四、一词多义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 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城楼 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通“缺”?,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之)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许君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许之 ⑤(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 2.省宾语 ①?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 3.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六、固定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 七、课外自己补充一词多义:“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 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共,通“供”,供给。其:代指使者。 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为···赐:施恩。 许君焦、瑕:(晋惠公)许诺给您焦、瑕两城。 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朝,在早晨。 厌:通“餍”,满足。 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作用动词。 肆其西封:扩展它西边的疆界。指晋国灭郑以后,必将图谋秦国。肆,延伸,扩张。封:疆界。 阙(quē):侵损,削减。盟:结盟。戍:守卫。还:撤军回国。[注: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缺”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没有。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返回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损害。 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 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调。 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去之:离开郑国。之,指代郑国。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