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中班数学真快乐教案反思1000字精选3篇 |
内容 |
中班数学真快乐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学会认识椭圆形。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卡片一套 。 2.各种图形卡片。 3、碟片、石头、糖、面包、树叶、苹果、鸡蛋。 4、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椭圆形, 活动难点: 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利用椭圆形自创与操作。 活动过程: 一、 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主题。 1、 和幼儿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用毛根变魔术(各种椭圆形的东西) 3、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宝、它是谁呢 ?想不想认识一下新的朋友?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好不好,咕噜咕噜变、椭圆形宝宝出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椭圆形宝宝,很高兴认识大家,椭圆形宝宝非常有礼貌、我们是不是也要向它问好呢! 二、了解椭圆形的特征。 1、师:我这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圆形一个是椭圆形,它们有什么不同?找一找哪个是长长的圆、扁扁的圆? (圆形圆一点、椭圆形扁扁的比圆形长一点) 师:我们把这个长长、扁扁的圆 、叫做椭圆形。 2、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椭圆形呢? 三、寻找椭圆形。 1、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这里也有椭圆形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出示碟子、树叶、苹果、鸡蛋、糖、面包、石头等。 四、幼儿拼图并点评。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用各种图形简笔画 2、把准备好的图形拼作一幅画。 3、幼儿的操作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加以鼓励。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个数学活动,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图形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感知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对圆形和椭圆形,更重要的他们懂得如何去区别它们之间的不一样。孩子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想象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不足之处: 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语言不精炼,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还要多加学习。 中班数学真快乐教案反思(篇2) 活动设计背景 (1)幼儿对数学数字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通过比较,让幼儿再次感受5以内的数。 (2)数学离不开生活,通过厚与薄的比较,让学生感受数学贴近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5个以内的物品进行厚薄比较并排序。 (2)提高幼儿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认识物品的厚薄,并进行比较。 难点:通过实物验证法去比较,让幼儿学会观察。 活动准备 (1)几本厚薄不同的图书。 (2)蛋糕的图片。(蛋糕的厚薄不同) 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厚与薄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本书,请大家比一比哪本书厚?哪本书薄。 2、引导幼儿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厚薄比较。 3、请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 (二)蛋糕房的蛋糕 1、教师:快乐蛋糕房的蛋糕好了,它们一样吗?(出示蛋糕图片,请幼儿比较) 2、引导幼儿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图片。 (三)在生活中比较厚薄 1、请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 2、引导幼儿对物品进行正逆排序。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让幼儿比较几本书的厚薄,及认识蛋糕图片,都是为了让幼儿明白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知识,让他慢慢接触生活认识生活再进一步了解生活常识。但是让幼儿自己选择物品进行比较的时候,他说出的不多,说明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活动,学什么知识,要给幼儿多提供生活中的场景,以此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视野。让幼儿自己去比较去说,培养观察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及大胆表达的能力。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把握孩子的所思所想,能够懂得什么才是孩子有意义的学习,才是主要的。我们在活动中追求孩子能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有快乐的情感体验,但是万万不能忽略孩子的发展,包括情感态度、知识经验、技能技巧等多方面。当然此活动中需要思考、改进的地方还很多,还需要继续去努力! 中班数学真快乐教案反思(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认识半圆形的意义,孩子们都能勇跃的参与进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且在动手将圆形变成半圆形的时候,孩子们也都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 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 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 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 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 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 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 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 4..教师对幼儿的第二次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5. 教师小结:半圆形就是整圆的一半,两个同样大小的半圆形合起来就是一个整圆。 四,延伸活动;快乐图形拼 1. 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用了哪些图形拼成。 哪些物体的拼成里有半圆形。 2. 教师激发幼儿:你可以用哪些图形可以拼画面上没有的物体?并请你说一说。 3. 请幼儿自主与同伴用各种形状进行合作创意粘贴。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4. 教师点评若干幼儿的作品。 5.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活动能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幼儿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关健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1.初步认识半圆形 在认识半圆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圆形给幼儿认识,让他们明白,半圆形和圆形的 演变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待他们知道了这一点,再下面的认识过程做了相应的铺垫。 2.以幼儿为主体,在操作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动特别注重幼儿自主操作的指导。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在认识半圆形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儿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先幼儿自主的尝试想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他们都会只是随手把圆形剪成半圆形。待他们自主的尝试过后,教师讲解正确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示范后,让幼儿再一次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去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当他们发现特征后,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还能依照教师的正确步骤去动手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培养幼儿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3. 最后借助图形快乐拼,给幼儿一个全面的认识各种图形的平台,并能利用各种图形演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体,在我巡回的观察中,我发现了幼儿利用半圆形变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顶,等等。幼儿从动手中与图形们做“游戏”既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创意能力。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