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5篇) |
内容 |
想知道如何节省搜集范文的时间吗?当领导要求我们进行文档资料的写作时,各种范文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范文里的写作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推荐你看看以下的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1 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2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 8欲不可从(放纵)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对、合适)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3 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4 《孔雀东南飞》 1、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种音乐机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部分)。其特点是继承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叙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和骚体,形成了在我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杂言诗和五言诗。乐府诗的题目多用歌、行、吟、曲等字,多用比兴、铺排等表现手法。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适:出嫁。(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 14、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5、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6、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7、五更: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8、建安:汉献帝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9、七出:不顺父母,无子,_,口舌,盗窃,妒忌,严疾。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5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高中知识点总结小编精心推荐:高一知识点 | 高二知识点 | 高三知识点 | 高考知识点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