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关于国宝大熊猫教案 |
内容 |
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教案一定要写得仔细且明细,不然教学过程必然目标模糊。教案也侧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编写教案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呢?或许你需要"国宝大熊猫教案"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惯。 2、学习本文介绍大熊猫抓住特点,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介绍珍惜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文章从大熊猫的外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介绍,写出了大熊猫的珍贵。文章既有一般说明文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的描绘,对于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进行阅读赏析,从中品味如何驾驭语言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同时从中感受作者在其中渗透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 嬉戏 笨拙 濒危 璀璨 南麓 孤僻 分娩 翌日 繁衍 呵护 憨态可掬 二、导入 在奇妙的自然世界,动物永远是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就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课,亲自去感受一下大熊猫们的神奇世界。 三、假如你是一只大熊猫,请你向人们介绍一下自己。 (提示:换个角度,用自己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生动的介绍。) 四、自由默读课文,为大熊猫建立一个档案夹。 外貌特点——可爱 生活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大、爱独处 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 繁殖过程——繁殖能力低、胎生 五、赏析文中语言。(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 六、对比阅读 比较课文和《辞海》中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说说各喜欢哪一段介绍说明的理由。 七、拓展与讨论 通过学生收集大熊猫生存现状的资料,引发思考如何保护大熊猫,进而引起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关爱。 八、作业布置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进行生动的介绍。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大熊猫有关的材料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视频、学生说感受; 2、学习新课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出示字词(略)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看一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大熊猫的?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2、建立熊猫档案 (三)品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 1、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大熊猫的可爱?请从修辞、词语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 2、哪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从从说明方法等角度来品读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有关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材料 2、学生概括原因 3、学生说说世界动物的生存现状 4、让学生写几条保护动物的公益性标语 (五)总结课堂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其语言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这样就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鉴于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在阅读中了解大熊猫的形态、习性等方面特点,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能积极开展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大熊猫的图片和资料,增强热爱动物的意识; 2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等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二)难点根据内容需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课文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四学生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对自然界的小动物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基本有了更大的热情去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尚小、天真烂漫,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熊猫因为它的面临濒危虽然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但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日益严重影响着大熊猫的生存质量,因此,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五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及作者简介,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 2查阅工具书,能够顺畅地朗读课文,画出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大熊猫特点的句子。并编写课文结构提纲,理清思路,了解大意。 六教学方法 (一)讨论点拨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法 七教具 “农远”资源多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动物作为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那么你们知道在动物界中我国的“国宝”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提问: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回答) 师归纳: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两段关于大熊猫的视频短片,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教师播放关于大熊猫的视频短片) 师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走近作者: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补 充作者的照片和简介。 2检查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字词,请一学生用 说的方式完成,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答案。 3学生自由交流读过本文的感受。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 ①文中告诉了我们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②文章抓住了大熊猫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③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学生小组讨论,明确。教师板书作结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标题解读 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国宝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那么文章中那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间讨论交流。教师予以适当点拨。 2方法探究 文章紧紧围绕是我国国宝“大熊猫”这个中心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照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那么文章为了说明清楚国宝“大熊猫”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把它们找出来,想一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3语言感悟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说明文具有准确性的特点,那么作为科普说明文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 ①学生活动:找出文章中关于大熊猫外型特征的描写句,试比较课文第6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讨论这段文字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问题)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②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品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注:学生相互评价) ③归纳总结:如何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明确 1)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3)科学使用副词增强说明文的准确性。 (五)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学生活动为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提出自己的想法。 1请你谈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围绕大熊猫的濒临灭绝的生存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 2讨论:根据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课外查阅的资料,请你谈谈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六)布置作业 1写一写: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2说一说: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3活动与探究 如果你在本次学校组织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中担任组长,那么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并设计一份宣传方案,进行一次社会宣传活动。 九板书设计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动物王国里面,动物们都在进行着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去瞧一瞧吗?—— (课件:各种动物活动图片) 2.看到这么多的动物,你们喜欢吗?(喜欢)那今天我们这节作文课就来写一种动物——大熊猫,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板书:国宝大熊猫) 二、交流资料,了解熊猫。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熊猫的有关资料,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 2.分类展示小组搜集的资料。(预设) (1)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的分类一直有争议,不过近年来比较趋向于将大熊猫独立出来,因为大熊猫和现存的其他物种都有较大的差异。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 (2)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四川省北部,陕西省南部和甘肃省南部的山区。 (3)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中国独有,数量稀少,在1000只以下,属于我国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了,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最稀有的珍贵动物,而且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百分之一,而且成活率很低。 3.谈话引导交流:怎样把这些零碎的资料整理成一篇内容连贯的作文呢?(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资料了解了大熊猫,通过阅读例文掌握了写作技巧,这节课我们阅读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习作。 二、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1.独立阅读课本94页习作要求和有关资料。 2.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篇作文。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1)审题: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国宝大熊猫,属于状物文。描写大熊猫的性格特点时,可以恰当地使用中心句,先概括地写一写他们的性格,再在后面的自然段中分别加以叙述,这样的话,文章条理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2)选材: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很多,能选择写的范围很广。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要作为选择的主要材料。 (3)立意:我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就是通过自己和动物的交往(动物园观察),以及对有趣的事情的描述,在字里行间自然真挚地流露出来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人。 (4)技法:描写动物,首先要突出它的外形特征;动物的生活习性主要指它的吃食(捕食)、居住、睡眠、活动、性情等方面,抓住这些方面细致描写,才能将它们描写得惟妙惟肖;动物虽然不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在观察描写时,就应该从它们的动作、叫声中去体会和想象它们的“情绪、思想”变化,这样适当运用比拟,文中的动物才会更逼真。 4.课件出示:技巧口诀歌 介绍动物有要点,外形习性是重点。 描写特点抓外形,总分说明条理清。 联系生活写习性,吃睡玩爬和叫鸣。 生活细节要具体,写出特性有感情。 动物和人是朋友,友好相处莫惊扰。 保护动物是美德,和谐相处好境界。 三、提出要求,完成初稿。 1.提出要求: (1)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 (3)还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写一件具体的事)。 (4)给文章“化个妆”(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加入一些动静结合完善段落,加入一些结构形式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完善文章。)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3.阅读自己写完的习作,看看对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内容,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四、互相交流,进行修改。 1.指名让学生上台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来评一评。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 2.出示习作评分要求,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习作评分要求: 慧眼小神童:观察仔细,能比较具体地写出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神笔小作家:语句通顺,用词准确、生动,能按照一定顺序形象、具体地写出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动作情态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儿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对修改自己或别人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4.集体修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交流的重点是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补充。最后把自己认为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感情来,各自把修好的习作工整抄在习作本上。 五、习作展品。 评选优秀习作张贴在班级学习专栏里进行展品。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抓住主要特点,合理安排顺序。 列举典型事例,突出主要习性。 巧妙使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动静合理搭配,描写具体细致。 巧用修辞方法,内容形象生动。 注意前后照应,做到首尾连贯。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是写国宝大熊猫,这个内容是学生乐于交流,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学生对大熊猫的了解非常少,课前让学生搜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是弥补这一缺陷的主要途径(要条件可以让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大熊猫),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大熊猫,激发学生热爱大熊猫的情感。阅读并分析例文,让同学们再次体会描写小动物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指导学生相互修改作文,小组成员互评互改,典型习作全班评改,分享优秀习作,让学生做自己学习写作的主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国宝大熊猫教案 篇5 第一部分课前热身 师:昨天预习了课文,第一个热身运动,请大家抢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你用心预习了吗?你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吗?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大熊猫只吃竹子大熊猫有冬眠的习惯大熊猫体态肥大,不能爬树大熊猫平时喜欢结伴而行大熊猫体型巨大,生来下的幼仔也大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 (生抢答热烈。略) 师:下面是第二个热身运动。 【投影】 大声朗读课下注释在课堂随记本上抄写常用词语表中的词语,一词一遍。然后和“语文死党”交换检查。 大声朗读词语一遍。读给“语文死党”听。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笨拙 温驯 栖息巢穴 翌日哺乳 荤素 ? ? (生活动。请两名同学上黑板写注音。教师纠正。) 师:咱们还有一个热身运动。 【投影】 用诵读诗歌的语言诵读第四自然段,享受说明文语言的用词美,描写美,层次美,句式美,情感美…… 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 (组织生诵读,男女生配合诵读。略) 第二部分 初级挑战 【投影】 课文减肥游戏 1、浏览全篇,找出可以删掉的段落。 2、把课文浓缩为一段话。 2、把课文浓缩为一句话。 (生自主学习讨论写作) 师:同学们先交流一下哪些段可以删掉。 生:开头三段就可以删掉。德国欢迎大熊猫,这是在叙事。 生:第七段可以删掉,写的是中国送兰兰到日本。 生:第七段后面部分可以删掉。前三句可以保留,写的是许多国家以得到大熊猫为荣。 师:同意。核心句子可以留下。 生:15段可以删掉,写的是西班牙人工繁殖大熊猫成功的事。 师:真好。这些可以删掉的内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 【投影】 说明文中的“穿插”在说明文中加入各种小故事,这种手法叫“穿插”。穿插的作用是丰富说明内容,使说明生动有趣。 师:给课文瘦身之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概括一下本文的说明内容。 生:大熊猫人见人爱。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大熊猫的名字由来。大熊猫的食物习惯。大熊猫的活动习惯。大熊猫的生殖。大熊猫的科研价值。 师:比较全面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内容呢? 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师:用一个短语呢? 生:国宝大熊猫。 师:真聪明!其实本文的题目就是说明中心。 第三部分中级挑战 师:初级挑战大家完成得不错。现在进入中级挑战——语言体检。 【投影显示】 准备运动:知识储备 说明文特别讲究语言的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 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可以从以下方面的修饰和限制入手: 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频率、确数、概数…… 师:说明文是促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严谨的一种文体。所以我们在给课文的语言做体检的时候,老师也希望大家表达得规范。老师先做个示范,就是平常用的“三步上篮”分析法。 【投影展示】 “三步上篮”分析法 分析“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的“左右”表达很准确。 第一步:“左右”一词表示约数。 第二步:说明“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要的“两年时间”是个估计 的数字,是大概,不确定。 第三步:这个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自读,琢磨吸收。) 师:好,现在请大家闯关。我们以 13段14段有关大熊猫的生殖为例段请大家评析。现在请大家先大声朗读这两个段落。 (生朗读) 【投影展示】 闯关:建议你品析以下词语 “雌雄才暂时同居”中的“暂时”“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中的“一般”和“有 时” “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中的“多” (生分组思考讨论) ? 师:请大家发言吧。先请第一组。 生:“暂时”这个词语从时间上做了限制。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出了大问题。差了最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要把句子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具体分析。这也是大家平时问题出得最多的环节。你想想,做个补充。看书。 (等待这个学生思考) 生:哦。这个“暂时”说明了大熊猫只有在发情期才同居,平时他们都是独来独往的。 师:好!这就全面了。第二组继续。 生:我认为“一般”和“有时”都是在频率上做了修饰限制。“一般”说明在大部分时候熊猫都产一仔,“有时”则说明熊猫产两仔的机率很低,只是偶然。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表达很完美,声音也很响亮。太棒了!给掌声!第三组继续。 生:我认为“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中的“多”是在数量上进行了限制,指多数熊猫在分娩期间是以枯树洞为巢穴,还有部分熊猫不是这样的。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老师,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觉得“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中的“多”是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指熊猫在分娩期间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枯树洞为巢穴的,在有些时候可能以其他地方为巢穴。这也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哦,两种意见。大家同意哪种? (生叽叽喳喳,各有见解) 师:祝贺大家。同学们其实发现了一个歧义句。这恰好是作者表达不够严谨造成的。老师也没有去查更多的资料。如果我们要这个句子成为一个表意明确的句子,如何改呢?大家各自循着自己的思路去想。 生:分娩期间多数时候以枯树洞为巢穴。 生:分娩期间大多数熊猫以枯树洞为巢穴。 师:真好!老师代作者谢谢大家了。真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教训值得记取啊!这次闯关闯出了新收获,真棒!老师再用其中的一个句子做个总结,请同学们做笔记。 【投影展示】 老师示范:“雌雄才暂时同居”中的“暂时”用得准确 第一步:“暂时”从时间上做了限制。第二步:说明雌雄熊猫为了生殖而同居的时间比较短,独居才是它们的日常状态。 第三步: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步上篮法”让我们的答题思路清晰,表述万无一失) 师:给语言进行体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