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2013中考语文备考:第五单元试卷5(九上)
内容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知识积累(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星宿(xiǔ)   斋公(zhāi) 阎王(yán)   轩敞(xuān)
    B.兀自(wù)    报帖(tiě) 侥幸(jiǎo)   簿子(bù)
    C.掼在地下(guàn)  带挈(qiè) 相公(xiāng)  行事(xíng)
    D.解元(xiè)   碇子(dìng) 拙病(zhuō)   桑梓(zǐ)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唯唯连声 腻烦 窥见 庖官
    B.恃才放旷 逞辨 商酌 麾军
    C.尖嘴猴腮 磕头 沉吟 诈败
    D.面面相觑 作揖 讳言 嗔怪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4分)
    惇(  ) 寻( )
    谆( ) 峙( )
    4.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句子是( )(3分)
    A.(范进)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B.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C.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第一部短篇讽刺小说。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D.《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6.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 ,获得了海冰变化的第一手资
    (2)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 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3)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 出迷人的风姿。
    A.监测维护显现 B.检测维护显见
    C.检测维持显现 D.监测维持显见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8.从句式的角度看,填人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 ”
    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 ”
    A.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C.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 (24分)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日:“鸡肋!鸡肋!”悼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日:“公何收拾行装 ”修日:“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悖日:“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悖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悖问其故。悖日:“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召令于辕门外。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日:“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知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日:“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竞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日:“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日:“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日:“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1.“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此句反映了曹操怎样的心理 (3分)
    2.“鸡肋”本是曹操随口说出的口号,但杨修却马上收拾行装,这表现出杨修怎样的性格 (3分)
    3.曹植与杨修关系甚好,选文中能看出杨修为曹植作了几件事 从这几件事可看出杨修有什么性格特点 同时也看出曹操对杨修什么态度 (9分)
    4.选文中写了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修、曹操各是怎样的人 (6分)
    5.历史对曹操评价众说纷纭,世称“奸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3分)
    (二) (20分)
    ①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②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的。
    ③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蕴味。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作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④我自己在十几年的实践中常常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经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减少了。
    ⑤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先进的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从容不迫。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句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6分)
    (1)
    (2)
    (3)
    3.选出与毛泽东、列宁有关读书的论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项( )(3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中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 (4分)
    (1)“门”:
    (2)“钥匙”:
    5.第三自然段中使用的几个论据是依据什么顺序安排的 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4分)
    三、表达交流(30分)
    生活是广阔的,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投身到生活中时,学校、社会、家庭中都会有一些事情,引起你的注意和关心,有的你还参与其中,甚至全身心的投入,总会有一两件使你难忘,让你深思,给你启迪。请你以“生活给我的思考”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要求:1.记叙议论文体不限。
    2.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素材,写出真情实感。
    3.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B 2.B 3.略 4.B 5.B 6.A 7.C 8.A
    二、(一)1.写出曹操进退维谷的矛盾心理。
    2.表现了杨修聪明过人,能猜透曹操心思。
    3.三件事分别是告发吴质却反遭诬告、教植斩门吏、替植作答教。 这三件事都表现出杨修才智过人。 曹操对杨修深恶痛疾。
    4.杨修才智过人、恃才放旷。 曹操刚愎自由、阴险奸诈。
    5.略(只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二)1.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2.(1)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知识。 (2)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3)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3.B 4.(1)某一个问题。(2)某一个观点。
    5.时间顺序古今中外
    三、略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
    ?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