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1000字精选 |
内容 |
在活动到来的时候,顺理成章的我们要开始做一份活动方案了。活动方案可以让活动的目的能够顺利达到,不管怎么说,这么有意义的活动方案不能遗漏!活动方案需要怎么才能做好呢?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2、了解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编蛋网、赛龙舟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端午节的故事 2、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针、线等 3、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4、编蛋网的绳线、五彩线 5、自制龙舟两条 6、幼儿每人一个熟粽子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致开场辞: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xx幼儿园小朋友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二、端午节赛歌会 请各班的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班: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大班:“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三、赛龙舟 每班选5名家长,组成两队,赛龙舟接力赛。妈妈或爸爸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 四、巧手妈妈大比拼---亲子活动 每班幼儿家庭分四组进行亲子活动。 第一组: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第二组:与妈妈一起做香囊。 方法:给每位小选手分发一块色彩鲜艳的丝布、一根可以挂在脖子上的细带子、一张小纸条、一支笔、一些香药、一付针线,若无香药也可以绿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选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纸条上写下祝福和许愿的话,缝于香囊内。要求针脚工整,外形美观。香囊制作完毕后,可以自带,也可以送给他人。 新意之处: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本方法的新意之处在于让小孩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内放入祝福或许愿的小纸条,既满足了小孩喜欢动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3 端午儿歌唱起来 (一) 桃儿红,杏儿黄, 五月初五是端阳, 粽子香,包五粮, 剥个粽子裹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二) 五月五,过端午, 划龙舟,敲锣鼓, 一二三四五, 你划龙舟我打鼓。 端午习俗传千古。 (三) 雄黄酒,洒庭户, 小孩头上画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户户过端午。 (四) 五月五,是端午,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谜语是民间传统游戏,通过猜谜游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普及端午知识,加深孩子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端午谜语猜猜猜 (1)人到三十山压顶,转身横竖受制约。(打一节日) (2)身穿着薏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薏衣,就会手儿黏。(打一节日食品) (3)寨前垄上押宝去东航。(打一节日习俗) (4)秋分后,春分前上下一起用水泡。(打一节日饰物) (5)公事未办成,看似落汤鸡。(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6)重阳戴草帽,水边草上会诗圣。(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7)是等端午那天结对风中去苏南。(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8)潮退见日出,转眼至黄昏。(打一节日地名) (9)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时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弯。(打一物) 答案: 1、端午节2、粽子3、赛龙舟 4、香囊5、喝雄黄酒6、菖蒲 7、艾草8、汩罗江9、竹子 本次活动选自《好好玩音乐》2。0第六册《过端午》,本次音乐活动通过儿歌学唱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感知音乐节拍和民族音乐的风格。 音乐过端午 (选自《好好玩音乐》2。0第六册) 活动目标 1、喜欢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风俗民情。 2、学习2/4拍歌曲的演唱。 3、能够用好听的声音进行演唱,并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具备基本的歌唱能力。 乐器准备:锣、镲、花地鼓、原木色砂球 材料准备:双胶纸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欢迎来到好好玩音乐王国。我们今天又要来和音乐一起玩游戏了。我们先来做一个歌唱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具体发声方式下附。) 师:我今天要请大家观看一段节日的视频。(教师播放课件——活动导入——情景视频。)请大家告诉我视频里放的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端午节。请大家打开音乐册P15,结合刚才看的视频,说说端午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请大家观察音乐册P15的图片,并说一说。)你们还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师:那大家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活动开展 1、播放音乐,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听完了请大家告诉我。(教师播放课件——音乐感知:音乐《端午节》。教师可边放音乐边做动作或拍手。) 师: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了吗?(请幼儿说一说。)是每年的五月五。歌里的人们在端午节那天做了什么?(请幼儿说一说并由老师总结。) 2、音乐游戏,进行歌词念白和学唱。 师:下面我要请大家来玩划龙舟的游戏。我把大家分成四个龙舟队,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边念边划,看哪支龙舟队最棒好不好?(教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排成纵队,带领幼儿进行歌词念白。在每小节歌词的最后一拍,请每队幼儿整体双手向左下划动,同时迈脚向前。) 师:现在我们难度加大了。看哪队唱得又好,划得又好。(教师带领幼儿边玩游戏,边学唱歌曲。) 3、乐器演奏。 师:小朋友们觉得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用哪种乐器来助兴才最威武最有气势呢?(请幼儿说一说,然后将幼儿分为四组,带领幼儿进行乐器演奏。锣:演奏节奏型x———;镲:演奏节奏型x—x—;花地鼓:演奏节奏型xxxxx;原木色砂球:演奏稳定拍xxxxxxxx。具体可参考课件——音乐探索——乐器演奏。) 活动延伸 师:你们知道粽子都有哪些口味和形状的吗?我们也来做粽子吧!(请幼儿打开音乐册P16,先说一说,然后拿出材料来折粽子。具体可参考课件——延伸游戏:做粽子。) 活动结束 师:今天大家划龙舟都累啦,我们休息一下吧!请大家排着队把乐器宝宝送回家吧! 亲动手留记忆,了解端午佳节习俗,通过制作手工的方式既能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工:一起过端午 (选自《好好玩美术》2。0第八册) 活动目标 1、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2、了解粽子的相关知识。 3、能运用简单的折叠、粘贴和打结的技能创作粽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有折叠、粘贴和打结的相关经验,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材料准备 《一起过端午》多媒体课件(下方有参考视频)、粽子模板、中国结、红绳、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抹布、小水桶、双面胶。 活动重难点 学习简单的折叠、粘贴和打结的技能创作粽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时候我们要吃什么呢?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时候大家会吃粽子。 2、听屈原故事,了解端午节由来。 指导语:端午节吃粽子是要纪念谁? 小结: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二、探索发现 1、欣赏粽子相关图片,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和口味。 指导语:你见过什么样的粽子? 要点:运用学习过的几何图形,概括粽子的外形。 小结:粽子是用箬叶(或柊叶)包裹着稻米、馅料的一种食物,里面的馅料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蛋黄等多种馅料。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长条形、四角形等。 2、出示示范作品,激发幼儿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粽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要点:通过示范作品使幼儿感受、观察立体的粽子。 小结:今天要创作的粽子是一个立体的四棱锥,每个粽子由四个三角形的面组成,创作完成后我们可以将两个粽子串联在一起。 3、师生共同探讨制作粽子方法。 指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美味的粽子吧! 要点: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从平面纸张变成立体的粽子。 小结:给粽子模板画上好看的图案,将中国结和红绳连接,将红绳穿入粽子模板中。将粽子模板折叠粘贴成粽子,重复另一个,并在顶端打结。 4、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粽子的折叠方法以及挂绳、中国结的穿法,教师指导纠正。 三、创作表现 1、取出本活动相关材料,幼儿自主创作。 2、幼儿尝试独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事项: 重点指导折叠、粘贴、穿绳等过程。 四、展示交流 1、创意互动:“谁的粽子最好看”“谁的粽子香”? 2、鼓励幼儿大胆自评和他人相互欣赏评价。 五、活动小结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桌面活动材料,活动结束。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什么人。 2.为了使中华悠久历史得以传承与发扬,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庆祝方式。 3.为了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物品准备 1、各种颜色的绳子若干。 2、教师自备屈原的故事视频和屈原图片。 3、包粽子,赛龙舟,制香囊,五色绳的图片内容 活动一:讲述屈原的故事并让幼儿认识屈原。 活动二:介绍多种多样的纪念方式,引出今天的的主题:幸运五色绳 活动三:介绍材料并引导幼儿认识绳子的颜色。 活动四: 1、教师出示范例彩色绳让幼儿观看。 2、教师示范制作,同时告知幼儿制作方法。 (1)、挑选五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告诉幼儿幸运五色绳必须是由五种颜色组成的。 (2)、将五根绳系在一块 (3)、教师开始搓五色绳 活动五: 1、教师分发彩色绳。 2、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六: (1)、幼儿作品展示 (2)、教师对幼儿作品进行讲评,并一一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七: 结束--幼儿自己佩戴幸运无色绳结束的方式是什么?游戏?还是盥洗?分组进行?分男女生进行?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5 一、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幼儿园会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包。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图片和资料。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主题活动: 小班活动:我们一起过端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 2、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3、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准备粽子、艾蒿等实物及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学习童谣《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给幼儿讲端午习俗 (1)挂艾叶。 (2)赛龙舟。 (3)吃粽子。 (4)佩香包。 (5)五彩绳。 五、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六、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3、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五月五,端午日,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 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 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 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 2、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饱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种口味。 3、乐于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4、知道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1、插艾草、划龙舟的图片。 2、活动前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端午主题活动方案幼儿园 篇8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三)大班 活动一:我知道的端午节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丰富相关经验。 2.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3.知道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进行过端午节的调查。 活动建议: 1.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2.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3.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活动二:包粽子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包粽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表演。 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相应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幼儿观察过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激发创编兴趣。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2)随着音乐自由地表现包粽子的过程。 ★指导语:这段音乐表现了包粽子的过程,怎么包呢?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 2.迁移包粽子经验,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 ★指导语:包粽子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洗叶?用什么动作表现装米? 3.尝试随音乐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1)听音乐自由匹配动作。 (2)交流随音乐表演时的经验与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动作。) 小编精心推荐 端午节活动方案 | 端午节活动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