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模板
内容
    出国留学网栏目推荐你阅读“小学一年级教案”等专题内容。
    老师是雾海中的航标灯,教案教学的难度是相对的,是指学生经常误解,不容易理解的部分。教案方便教师使用并且提高教学效率,你对教案写作有什么心得?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1
    教材选自: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册,第3单元,课题名称:《龙咚锵》。
    设计理念:遵循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这一基本概念,针对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从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出发,采用模仿,自主、探究、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快乐中学习,自信中展现,激情中创造,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发展音乐感受音乐,表现和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目的:(一)通过多种音乐活动学唱歌曲,感受并掌握歌曲中节奏、力度的变化。
    (二)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引导学生依据听觉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三)通过与音乐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过年的欢快和喜悦,体验和表现过年的喜悦,师生在活动中交流、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备课思路:给孩子创设一个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和时空,在一个自己布置的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唱”会歌曲《过新年》,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从歌曲及活动中体验过年的欢乐气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地唱好歌曲,掌握好节奏的变化。
    教具准备:鼓、中镲、春联、窗花、福字、灯笼、糖葫芦、
    教学过程:
    课前与孩子们交流,并带来过年礼物(自制糖葫芦)发给孩子们,为一会的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一、课件引入:(鞭炮声;礼花、舞弄、跳舞等场面)
    (阶段目标:以谈话方式引入,在音画中感受,在快乐起舞中进入课题)
    师:“时间过得真快,新年就要到了,你们高兴吗!你们快乐吗!,让我们一起来迎接新年的到了吧!”——点课件
    1、欢呼“过年咯”
    2、律动(学生手拿糖葫芦)(歌曲《龙咚呛》)
    二、创设环境,营造节日气氛(背景flash画面加音乐)
    (阶段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过节文化,让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围氛里)
    1、教师出示介绍节日东西,糖葫芦、中国结,对联、窗花、灯笼等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的新年礼物,你们看,这是中国结,它象征吉祥如意,这是春联,它给春节带来了温暖和喜庆,这是窗花,它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你们想不想亲自来布置我们的教室,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2、师生同布置教师
    师:“哇!孩子们的手真巧,把咱们的教室布置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和欢乐。有一群小伙伴,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来过年,你们说好吗?大家听,他们正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
    -————点课件
    三、歌曲学习
    (阶段目标:从听觉入手,感知到模仿,采用对比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主体性,让孩子们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
    1、放音乐:《龙咚锵》
    师问:“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
    “对了,这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龙咚锵》,孩子们再仔细地听听,除了歌声以外,还有什么声音?
    2、聆听第二遍歌曲
    师:“除了歌声以外还有什么声音?生答
    3、学习锣鼓声
    师:“声音他是怎样敲的,谁来学一学?还可以怎么敲?还有不同的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龙·咚龙咚|锵0||
    A单独练习鼓的节奏(3、4遍)强调附点节奏“龙”字稍重点(口形圆)
    B接龙游戏
    师:读:过新年呀,生:龙咚龙咚锵
    c难点解决:
    师:这一段锣鼓声和前面的锣鼓声是不是一样的?生;不是
    师:我们来听一听―――
    a、师读最后一句
    b、学生读
    c、师生接读(生前师后接,然后再交换)
    e、生连起来读难点
    f、生全曲连起来读(最后一句合起来读)
    4、学唱歌词
    1、轻声跟范唱
    师:“让我们一起随音乐轻声的来唱一唱。”“注意孩子们唱歌的姿势”
    2、随琴唱
    师:“孩子们真能干,自己就学会唱了,让我们随琴唱唱。”
    四、歌曲处理(可先离琴轻声唱)
    (阶段目标:从歌曲的情绪和音乐的基本要素出发,在参与音乐体验活动中,学习音乐技能和技巧,掌握和运用音乐知识来表达思想感情。)
    师:“孩子们,新年到了,处处张灯结彩,小朋友可以吃到好多好多好吃的,可以到游乐场去玩,还可以得到压岁钱,你们高不高兴?让我们带着微笑,用甜蜜的歌声把你们那种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生唱及时指导“感觉还不够快乐,再高兴点。”
    A轻唱
    B随琴唱
    师:“告诉全世界的小伙伴们,我们过年了,敲起了鼓,多快了乐啊,在高兴一点!”
    c随伴奏录音唱
    师:“让我们一起随录音唱一唱”“敲起锣鼓,把快乐的心情唱出来吧!”
    5、教师范唱
    师:“孩子们唱的真好听,老师也想来唱一唱,你们想听吗?”
    “注意,老师唱时,你们嘴巴不唱,心里唱,仔细听一听,老师唱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
    师引导:A“老师唱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轻一点,重一点,
    B教师敲鼓:表现声音的大小
    6、强弱的处理:
    ①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跟着老师一起(敲鼓生唱)注意:轻重,动作大小。
    ②完整轻唱
    ③随录音唱
    师:“孩子们唱的真不错,你们也想老师一样,敲这鼓唱歌吗?你们动脑筋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当鼓敲呢?什么又来当鼓棒呢?今天我们就把椅子来当鼓敲。”
    “眼睛看着老师,听老师的指挥,站到自己位置后面,看谁最快,最安静。”
    五、加入乐器伴奏
    (阶段目标: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增强过节气氛,体验乐趣)
    (一)加鼓
    1、单独练习“龙咚”完整的一句
    2、强调动作,姿态美,加进歌词练习
    师:“有几个小朋友表现的很不错,想真正的鼓手,挺神奇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3、随音乐,敲鼓演唱
    师:“让我们一起敲起鼓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放下鼓棒
    (二)加镲
    师:“你们知道‘锵’是什么乐器发出来的声音?”
    老师告诉你们是镲,你们看!听听它的声音?
    1、拍手学一学锵
    2、我们一起把鼓加进来,请一个小朋友来打
    3、师敲鼓,生打镲(拍手)配合一起演奏(反复练习,一遍但练,二遍全曲连起来练。
    (三)生演奏
    1、分组单独试奏
    师:“孩子现在就是小小演奏家,请这边的~·~当镲,拍手准备,这边的~~~当鼓,拉起鼓棒,孩子们自己来合作演奏,比比看,哪边的孩子更听指挥。
    2、随音乐演奏
    师:“让我们一起敲起鼓来为歌曲伴奏。”
    3、调换进行
    五、歌表演
    (阶段目标:充分调动孩子的各个感观部位,来表现音乐)
    师:“今天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出色,个个都是神气的小鼓手,优秀的小镲手,让我们尽情的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可跳两遍)
    六、创编歌词
    (阶段目标:联系生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孩子们,过年了,除了要~~~~~还要干什么啊?还要吃什么啊?我们一来唱一唱。
    七、小结下课
    (阶段目标:将气氛推向高潮,激发热情)
    ―――点课件
    师:“鞭炮声声锣鼓响,欢欢喜喜过新年,让我们在礼炮声中,把新年的祝福送给你身边所有的人,送给所有的老师们,让我们大声的对他们说一声:祝大家,新年快乐!”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2
    游戏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
    一、通过听《火车波尔卡》、《捉迷藏》,唱《火车开啦》、《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三、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节奏,并能整齐的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火车开啦》,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火车开啦》。
    1、听《火车开啦》的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火车开啦》的录音,模读歌词。
    3、听《火车来啦》的录音,按节奏读歌词。
    4、听老师范唱,小声跟唱,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1、课本中出现了两组节奏,第一组是火车的叫声和大车轮转动的声音,第二组是大车轮和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大车轮的声音让学生填写完整。
    2、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给大家听,“大车轮的声音填写哪个音更合适?”
    3、学生看教师的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起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那一组的表现形象生动。
    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火车波尔卡》,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火车波尔卡》。
    1、初听乐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鲜明性象,可提示“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自己想象的事物。
    2、简介乐曲轶事,引导学生说出乐曲中描述的火车是怎样开动的。
    3、复听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编创与活动。
    开火车的游戏,由歌谣和歌曲《火车开啦》组成。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比赛。
    要求读拍歌要准确、清晰。教师还可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那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三、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捉迷藏》。
    二、表演《躲猫猫》。
    教学过程:
    一、聆听《捉迷藏》。
    1、出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生动活泼的情绪。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到了什么?什么乐曲在演奏?
    2、复听时随着乐曲做动作。
    提示:这首乐曲适合表现课本上的哪一幅图?
    二、表演《躲猫猫》。
    1、听录音感受歌曲风格。
    2、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感受。
    3、教师弹琴带着一半学生小声唱,另一半学生跟节奏读词。
    4、听琴边拍手边唱歌,教师注意歌中“快”、“来”等一字多音处指导学生唱准。
    5、学生根据歌曲创编游戏。
    三、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三、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四、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
    一、聆听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三、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四、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1、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
    二四拍。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2、歌曲《摇篮曲》
    这首《摇篮曲》是由戈特作词,弗利斯作曲。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传。自弗里德伦尔在汉堡的图书馆中发现“戈特的摇篮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德国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岁。
    3.歌曲《闪烁的小星》
    这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第一到八小节与结束句是完全重复的,第9至12小节与第13至16小节又是完全重复的。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
    一、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师生问好!
    2、师弹琴生按节奏拍手。
    二、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师:小朋友在睡着前听妈妈唱过歌曲?
    生回答。
    2、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唱一首和睡觉有关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2、听范唱(可以边听边拍手)
    3、跟师按节奏念歌词。
    4、跟师的琴轻声唱歌曲。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1、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A、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B、你们在睡觉前听妈妈唱过歌吗?生问答。
    C、师:老师这有两首歌曲一首是《摇篮曲》一首是《小宝宝睡着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
    2、欣赏《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
    A、欣赏《摇篮曲》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画,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师:这个小宝宝在干什么?
    生:在睡着。
    师:对,小朋友在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听妈妈唱过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摇篮曲》也是一首很有名的摇篮曲,我想小朋友一定听过,我们一起来欣赏。
    要求学生在听时可轻轻地摇动身体,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B、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外国的摇篮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3、生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初听:要求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跟着音乐摇动身体,让学生跟着歌声轻柔地拍节拍。让学生体会静静的夜。
    复听歌曲:要求小朋友做律动。第一拍双手拍腿;第二拍双手四个指头轻触;第三拍拍头向右偏,右手衬头,同时,左手托右肘,做睡觉状。
    动作要轻柔合拍,注意启发学生体会妈妈哄孩子睡觉时的情感。
    C、用碰钤为《小宝宝睡着了》伴奏。敲击的力度要轻柔。
    三、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
    四、课堂小节:因为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所以在教唱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通过律动来加强学生对三拍子的感觉。
    ##结束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3、认识几种音乐学习标志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的音乐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与大家一起表演歌曲,尽快缩短师生、学生间的距离,并尝试用动作、语言表达欢快情绪。
    3、尽快认识书中的学习标志,并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与大家一起可歌唱,用动作、语言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具准备:
    录音机、学习标志卡片、头饰(玩具兵)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玩具兵进行曲》
    要求:
    1、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或跳。
    2、动作与音乐要合拍(有节奏)。
    3、若场地有限可改在教室外进行
    二、寓教于乐
    坐位安排:呈半圆形坐好
    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师生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做准备。
    1、老师做自我介绍。
    三、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用听唱法学习。
    (1)老师亲切的范唱歌曲,让学生完整的感受歌曲的情绪。
    (2)随歌曲的录音律动,用动作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3)学唱歌曲:老师讲解曲中人名节奏的读法—板书。
    (4)师生练习演唱。
    (5)分小组对唱(一问一答)。
    (6)为了激发积极性,一定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名字(可同时说)。
    四、利用休息的时间认识学习标志
    出示卡片“小话筒、小耳机、小书本、对拍手、小电脑、小孔雀、小乐器”:
    (师)“只要我们牢牢记住它的名字,我们就能看懂书中要我们做什么啦!”
    1、教学生认识卡片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唱了《你的名字叫什么》,请大家找出相应的学习标志?”
    2、老师拿起卡片:“下面我们一起来”——(生)听音乐(导入下一个环节。
    五、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进教室时听的那首乐曲吗?请你再听一次,听后用语言描述出来乐曲的情绪,并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1、听乐曲,感受情绪,取名字。
    2、随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乐曲的情绪。
    3、提示下次听时,请注意乐曲中出现的大喇叭与小喇叭的声音,讨论一下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复听乐曲,每组发一个玩具兵的头饰(激发兴趣)。随音乐进行律动(必要时教师可拍手提示节奏与速度)。
    六、课堂小结:
    1、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2、布置作业:回家准备下节课的才艺展示(唱、跳、演、讲、诵。。。。。。)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安排的才艺展示是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让学生体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受到情感的陶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2、才艺展示
    教学目标:
    1、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背唱歌曲
    2、通过才艺展示,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今后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准备,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更加自信。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玩具兵进行曲》,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二、复习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采用表演的形式,全班围面一个圈,请5名学生在内边唱边表演,然后找1名同学进行问答。
    三、才艺展示
    1、先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分类:(属于一类的学生坐在一起)
    唱歌跳舞
    朗诵演奏
    讲故事
    其他……
    2、了解具体的表演内容,如有相同的内容可一起进行,有的孩子胆子小,可以请大家帮助他们进行表演,每一组内选一个小主持人(教师出参与进来)。
    3、提示要求,节目之前自己报名字及展示的内容。
    4、展示开始,不指定,由孩子自告奋勇地上场。(老师帮助组织一下,但不要过多的干预)。
    四、教学小结:
    小结今天的才艺展示,鼓励孩子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多方面技能。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展示,教师要及时地把孩子的特长及特点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在活动中也可让孩子们相互了解、融洽关系,再有也可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拉勾勾》
    2、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1、能够和大家一齐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
    2、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并分辨乐曲的情绪,并试用颜色来表示;练习用动作表现自己音乐的感受,并逐步养成或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1、歌曲《拉勾勾》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它用传统的拉勾游戏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节奏平稳、舒展的儿童歌曲,亲切天真、喻意深刻。
    2、《口哨与小狗》又名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作于1905年,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单三部曲式(大调、2/4拍、描绘了小主人与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的情绪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唱好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头饰(小男孩、小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口哨与小狗——片断)
    要求:
    1、听音乐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注意节奏感
    二、表演《拉勾勾》
    1、老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让学生随音乐律动,感受一下这首歌与《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2、分析拍号的变化,老师可带学生做律动进行对比
    2/4●○欢快、活泼
    3/4●○○优美、抒情
    3、随音乐做三拍子律动(动作自由)
    4、用图形卡片提示歌词及音乐
    5、边学边唱,边唱边背。要求学生整齐的背唱歌曲,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三拍子的优美、抒情。
    6,边唱边表演(自由结合小组),动作自己创作(应鼓励学生自己编动作)。
    三、聆听《口哨与小狗》(管弦乐合奏)
    1、初听乐曲:在听的过程中自由地想象乐曲中所能描绘的情节,并感受乐曲的情绪。
    2、谈一谈自己听到的、想到的及看到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练习语言表达)。
    3、复听乐曲,请学生听辩乐曲,注意听结尾出现了什么声音几次?为什么这样设计?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为小狗的叫声上色——书中。
    提示:学生可自选图形,还可根据声音的大小变换大小。
    4、分析这首乐曲的情绪,并与歌曲拉勾勾对比,学生用线条表示情绪(启发学生想象出更多样的线条)。
    板书:优美、抒情活泼、欢快
    5、再听乐曲(出示头饰)随音乐边听边跳,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课后反思:
    本课我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并分辨乐曲的情绪,并试用颜色来表示;练习用动作表现自己音乐的感受,并逐步养成或聆听音乐的好习惯。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本节课安排的才艺展示是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让学生体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受到情感的陶冶。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一年级音乐教案 | 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8: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