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最新]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6篇
内容
    出国留学网主题阅读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有教案的帮助,课堂上的老师也能更轻松的完成授课。通过教案可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有哪些地方可以提供优秀的教案来参考呢?出国留学网的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 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1+3+4+5+2 2+2+2+2+2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 。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
    (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5+5+5 53;4+4+4+4 44;2+2+2+2+2 25 2。游戏
    (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根据算式编出6的部分乘法口诀。
    3、背出6的部分乘法口诀。
    4、会读、会写并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5、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算式编出6的部分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读、会写并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引导
    1、乘法口诀接龙1-5
    2、找朋友游戏
    三、新授
    1、研究一六得六
    (1)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出示课件小鸭子)来了几只?(生齐数:6只)板书:6
    (2)列乘法算式
    你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吗?(生试写)师板书:61
    61等于几呢?(生答:6)
    (3)编乘法口诀
    谁来编一编它的乘法口诀?(生试编:一六得六)
    (4)引申
    根据这个乘法口诀,我们还能写出另外一个乘法算式吗?(生试写)
    2、研究二六十二
    (1)现在又游来了几只小鸭?(生齐数: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我们用加法算式来写一写。(6+6=12)
    (2)你能写出乘法算式来吗?(生试写:62=12)
    (3)编乘法口诀
    生试编乘法口诀:二六十二
    (4)引申
    根据这个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个乘法算式是什么吗?(生答:26=12)
    2、研究三六十八
    (1)现在又游来了几只小鸭?(生齐数: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鸭,我们用加法算式来写一写。(6+6+6)请我们的计算器小博士来帮一下忙,加起来等于多少?(18)
    (2)你能写出乘法算式来吗?(生试写:63=18)
    (3)编乘法口诀
    生试编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4)引申
    根据这个乘法算式你能想到另外一个乘法算式是什么吗?(生答:36=18)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的6的部分乘法口诀
    四、练习巩固
    1、背6的部分乘法口诀
    2、游戏:摘桃子
    16 23 63 51 26
    22 43 25 33 62
    3、列出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二六( ) ( )得六
    4、给小动物找家
    (发给小朋友乘法算式卡片)
    16 26 14 61 62 41
    23 34 22 32 43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练习本
    教学重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
    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
    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
    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
    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最后结合图对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进行语言表征。这些活动都为学生建立除法概念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1、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教师收集典型案例并展示,请典型案例同学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达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表征的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2、引入除法
    师: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但是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达的意思,怎么办呢?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师板书:12÷4=3
    除号
    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师完成板书)。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除号的由来(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师:谁来说一说12÷4表示什么?
    (12÷4表示把12个竹笋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
    师: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个竹笋,4表示平均分到4个盘子里,3表示每个盘子里有3个竹笋)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师出示课件上由例题改写的3道题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除法算式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8除以4等于2;9÷3=3读作:9除以3等于3;
    6÷2=3读作:6除以2等于3;15÷5=3读作:15除以5等于3;
    16÷4=4读作:16除以4等于4。
    2、课件呈现教材13页做一做第1题
    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动手用连线的方式来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师:根据分的结果,大家写出了除法算式15÷5=3
    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已经理解了除法算式所表达意思,真不错。
    四、课后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设计举例与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昨天,淘气到蓝猫家做客,在蓝猫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演示:淘气到蓝猫家做客,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淘气,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淘气呢?谁是真正的淘气呢?你们能帮淘气解开这个谜吗?
    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了,都兴趣盎然地猜着,有个别学生还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那是一面镜子。
    评析:以生动的动画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游戏活动,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蓝猫想和大家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老师扮演蓝猫,请两个学生当蓝猫在镜子中的像。)
    蓝猫对着两生做一些动作,两个同学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生1和蓝猫的动作一样,生2和蓝猫的动作相反,究竟谁对呢?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意见仍不统一。
    评析: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引发学生对认知的矛盾冲突,进而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索的欲望。
    2、走出课堂,亲自体验镜面对称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得出结论?
    孩子们想出了各种的方法,但没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后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舞蹈室有一面很大的镜子,你带我们亲自照镜子,看谁说得对,好吗?孩子们一致赞同这个方法。
    教师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兴趣盎然的孩子们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让他们亲自观察、体会。例如:
    (1)学生向前走一步,观察镜子里的像怎样运动。学生向后走一走,再观察。
    (2)学生向上举手,再把手向下垂,观察镜子里的像怎样运动。
    (3)学生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文具盒,观察镜子里的像是哪只手拿着数学书的。(当他们发现镜子里的像是用左手拿着数学书,露出了惊讶的眼神)
    (4)数学书封面上的数学两字有什么变化?(当他们发现镜子里的数学两字左右两边的笔画是倒过来写的,马上惊奇地议论起来)
    评析:针对游戏活动中学生产生的疑问,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前后位置发生对换,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学生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亲身体验镜面对称的现象,使疑问得到解决,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并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运用2,3,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爱的小青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第18页至第19页)。它是学习了2,3,5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一节综合练习课。教材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饶有趣味地熟练应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能从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有条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具有一定的互评意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普遍感觉轻松、愉快,上课思维活跃,勇于回答问题。在一年的小组、同桌讨论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小朋友,你们说世上谁最好?
    生:妈妈。
    师: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妈妈。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许多带有算式的小蝌蚪图片)也很爱它们的妈妈,但是妈妈去捉害虫了,它们找不着,怎么办?(出示贴有6,18,12的青蛙图片的小黑板)
    生:(纷纷说)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师将算式卡片发给学生,大家按座位的顺序将写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妈妈身边。(这时录音机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贴完卡片,学生争着发表意见。
    师:咱们一起检查吧。要求看算式,说口诀。
    在39这张卡片处,学生互相对视,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说找不对,却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从课桌里抽出一张写有数字27的青蛙图片,学生高兴地说:就是它,就是它。
    师:(指着算式请全体学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诀说出来)妈妈找到了,你们知道在找的过程中,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帮助这些小蝌蚪吗?(生争先恐后发表意见。)
    (师板书:乘法口诀)
    (二)接力赛(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师:下面我们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接力赛。(出示三块小黑板,上面各有几道用白纸盖着的算式。同时宣布比赛规则。)全班分成三组,用红、黄、蓝三色粉笔作为各组的接力棒。各组的第一位同学撕下算式上的白纸并写出得数后,将接力棒传给第二位同学,依次顺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确率决出优胜组。
    随着一声开始,各组学生都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
    比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师生共同检查每组所写的算式,同时说出口诀。老师给优胜组同学每人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头上。
    (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你们会用口诀做算式。看着这幅图,(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2题的教学楼)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户。
    生2:我想知道这座楼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楼里有多少学生。
    师:大家提的问题可真不少,谁能用口诀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
    我能,我能,许多小手举起来。
    生1:我看到图上画了五层楼房,每层有8扇窗户,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户。
    老师进行引导,用手指大门。
    生1:(大声说)三十九扇窗户。(老师对他翘起大拇指,奖励他一颗大星星,全班同学一起夸他。)
    生2:我觉得有多少同学这个问题好像不能用口诀来解决。
    师:如果每班的人数都一样时。(拖长调)
    生:可以用乘法。
    师:怎样用乘法?
    生:还要数数有几个班。
    师:每班人数都一样吗?
    生:每班人数不一样时要用加法计算。
    师:现在我们不知道每班的人数(指着黑板旁的问题库),怎么办?
    生:放在问题库里。
    生3:你如果告诉我每层楼有几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出楼房的高度。
    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层楼房高约3米。生齐呼:三五十五,楼房高15米。师指着约,学生们又说楼高约15米。
    师:你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吗?(学生们拿出本子来做,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师:(出示课件,教材第19页第3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谁在干什么?
    生1:小熊买玩具汽车。
    生2:小象是售货员。
    (课件显示小熊和小象的对话。小熊:3张5元,1张10元。小象:正好。)
    师:你们仔细观察图以后,同桌分别扮演小象、小熊进行对话。
    师: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熊买一辆玩具汽车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这辆车的价钱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给小熊找钱。
    生4:每辆这样的玩具汽车价钱都是25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我们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诀。现在快快把这个过程写在本子上吧。
    师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35=15+10=25(元),随即把它写在黑板上。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325。应分步列式:35=15,15+10=25。)
    (这时,让学生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老师将写有教材第24页练习一第1题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从中提出哪些乘法问题?能解决吗?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参与了几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老师这也有几个问题,看看和你们的问题一样吗?
    课件出示问题:
    (1)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2)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
    (3)买玩具花了多少钱?
    师:把你的计算口诀告诉同桌。(同桌交流后,用课件显示计算过程和口诀。)
    (四)师生共同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能用乘法口诀算出我家住的楼有多高。
    生2:我买东西能用乘法口诀算账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题了。
    师:这节课你们学的东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诀运用得又快又对,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9页第4题
    〖教学反思
    1.从生活引入,密切联系实际。
    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留意身边的事,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要问,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你能解决吗?你怎样列式?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每个人都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融入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点评
    执教教师能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潜能,也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创设出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使枯燥的数学变得亲切、生动、有趣,也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一、教学内容:
    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0÷8=0÷9=6×0=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5: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