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1000字 |
内容 |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篇1) 全园主题会:欢欢喜喜闹元宵 活动目标: 1.通过全园主题会,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的风俗习惯,感受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积极参与主题会的准备和庆祝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3.大、中班幼儿乐于与弟弟、妹妹交往并关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品和快乐。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张贴海报,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2.举办幼儿自制花灯展,开展自制花灯评比活动。 3.展出能反映幼儿不断丰富元宵节经验的资料和照片。 4.排练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 5.自制、品尝元宵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活动程序: 1.锣鼓队、腰鼓队进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师幼进行舞龙、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表演。 3.知识竞答活动。 4.宣布制作花灯的评比结果,为获奖幼儿颁奖。 5.文艺表演与游戏、猜谜活动穿插进行。 6.亲子元宵美食活动。 六、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2.教学资料 (1)音乐。 ①歌曲。 ②歌曲《卖汤圆》参见印小青主编:《儿童民间歌曲》,沈阳,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1999年,第235页。 ③歌曲《闹花灯》参见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活动大全(小班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0页。 (2)小班活动《漂亮的灯笼》的制作步骤图 小百科: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8]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锣鼓音乐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百科: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小百科: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篇4) 中班语言:有趣的灯谜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 2.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 活动建议: 1.用散步时间带幼儿来到花灯展区,开展猜谜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灯谜是由谜面和谜底组成的。 2.可采用教师念谜面、幼儿猜谜的形式进行。 小百科: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小朋友与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悬挂幼儿与父母共同准备的红色物品; 2,面粉、盘子、小碗、小勺等。 3、在网上收集花灯和元宵节的视频。 具体活动过程 1.各班欣赏各种各样的元宵节的视频,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欣赏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花灯的名称与特点,体验说一说、玩一玩的快乐。 4.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5.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6.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教学反思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小百科: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8]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学习制作花灯的方法。 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 一盏红红的花灯。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教学结束 小百科: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中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