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出国留学信息:

 

标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5000字(通用3篇)
内容
    教师要研究如何设计启发和点拨学生的思维程序及要点。教案是老师顺利上课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通过教案来安排教学步骤,你是否在找一篇参考教案呢?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
    师:骆驼和羊都不认输,此时,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假如我在场,我会劝他们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要互相谦让。
    生: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互相谦让的事,应想办法弄清楚到底谁输谁赢。
    师:奥!看来要平息这场争论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谁还有什么妙计吗?
    生:我认为骆驼和羊都有一种不认输的精神,遇到对手,不甘落后,所以我会夸奖他们。
    生:我会先表扬他们,在帮他们找到各自的错误。
    师:你们想法都不错,都能先看到别人的身上的闪光点,这是珍贵的。可是骆驼和羊却只看到的自己身上的优点,你能不能帮他们找一找缺点呢?
    生:老师,我找到了。骆驼个子高虽然好,但也有不好的时候,比如,它看见墙上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跪下前腿,低下头,怎么也钻不进去。
    生:羊也一样,看到茂盛的树叶伸出墙外,它的脖子伸出老长,还是吃不着。
    生:我想,应该先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好的地方,他们就不争了。
    师:骆驼和羊争论不休,只好找老牛评理。谁知道什么叫评理。
    生:评理就是说好话。
    生:你说得不对,应该是说公道话,就是谁也不偏向谁。
    师:你说得真棒,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老牛是怎么评的理呀?
    生:(齐答)想。
    师:(模仿老牛说的话,同时用幻灯出示动画图片,课文插图3,使老牛在说话时头一动一动的。)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师:听了老牛的话,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叫长处和短处?
    生:我知道,长处就是好的。是优点,短处就是不好的,是缺点。
    师;你说得真不错。
    生:为什么说骆驼和羊都不对?
    师:谁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生: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
    师:对。那么,骆驼和羊听了老牛说的话之后,会怎样想?怎样说?
    生:(分组表演)
    师:谁愿意和老师表演?
    生1:(头戴骆驼头饰)羊老弟,真对不起,我只看到自己个子高好,其实个子高也有不方便的时候啊。今天我输了。
    生2:(头戴羊头饰)骆驼大哥,是我不对,我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我输了。
    师:(头戴老牛头饰)不,你们谁也没输,而是并列第一,因为你们俩能够知道知错就改,不仅看到了别人的长处,还能勇于承认自己的短处。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正确对待,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评析:
    这一教学片断重视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的同时,又注重了对育人道理的渗透,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适时、点拨到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师生的积极交往互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
    1、注重了教学情境的铺设。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课堂,把自己化作课文内容的一分子,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由想象自己处于现场到听了老牛的话后谈感想,再到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表演故事情节,整个教学情境的铺设由始至终,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中避免了教师空洞直白的讲述,而是使学生从自主参与学习中主动感悟了文章蕴含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运用正确的道德观分析课文的能力。片断想说做深化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
    2、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提倡集思广溢,广开言路,师生谈话轻松,教师的提问以启发式,商讨式为主,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学生谈、议自由,开拓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2)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场精彩的马戏。共叙述了六个节目,其中,重点记叙了猴子、黑熊、山羊的精彩表演。全文围绕精彩从两方面进行了记叙:一方面是动物表演时的神态、动作,另一方面是观众观看时的反应,同时,还配有四幅图。文章最后赞叹: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他们的指挥,说明了动物的精彩表演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
    重点:
    理解二、三、四自然段,懂得动物的表演要靠顽强的毅力。
    难点:
    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哈哈大笑,哄笑,喝彩。
    重点解析:
    一、识字、写字教学。
    1、字教学。
    读准翘舌音:阵、重、叔、竖、指。
    读准平舌音:丝。
    读准后鼻音:精。
    读准前鼻音:笨、先、扮、全、团。
    认识多音字:重。
    采取熟字和偏旁组字或拆字的方法识记:精、戏、扮、球、笨、阵、叔、全、团。
    2、写字教学。
    球:左窄右宽,右边的求不要少写一点。
    戏:左边的又,捺要变成点。右边与找字的右半边相同。
    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第二画横要写得长一些。
    精:米做偏旁时,捺变成点。青下面是月,第一笔撇要变成竖
    三、词句教学。
    1、精彩是本课的重点词语。结合学习二、三、四段,通过了解动物的表演和对观众观看反应的体会,理解精彩的意思。
    2、瞅、喝彩采取做动作的方式理解。
    3、出色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
    四、习题配备:
    山羊走钢丝表演得也很出色。在细细的钢丝上,山羊就像在平地上一样,稳稳当当地走过来走过去。山羊还表演了它的绝技。钢丝上插着一块金属圆板,只有碗口那么大。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全场观众都为它喝彩。
    1、这段共有()句,主要写的是()。
    2、你认为从哪句话最能看出山羊表演得很精彩?用画出来。
    3、如果当时你在场看山羊表演,你会怎样为山羊喝彩?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第六单元:测量课题教室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用一个物体作为标准测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2、掌握用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会正确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用指定物体作标准测量另一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
    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课桌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实际意义,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这还不简单。说完,就一一地量了起来??
    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
    (反思此环节没有采用书上提供的素材,而是以低年级学生更为喜欢的小动物创设情境,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
    1.说一说
    (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4长??)
    (3)讨论:大家的桌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
    2.找一找
    (1)认识刻度尺
    ①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②学生汇报,并试着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③教师补充。
    (2)认识1厘米
    ①认识1厘米。
    师: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试说,教师纠正。)
    师: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同桌互说。)
    ②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图钉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
    (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图钉,再轻轻地抽出图钉,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
    ③练一练。
    a.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
    b.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①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刻度到7刻度是几厘米?
    ②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评。)
    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1.估计大约是几厘米?(如:书的厚度,小棒、铅笔的长度等。)
    2.请几名同学分别量出这几种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并注意测量的方法。
    3.第14页量一量,第15页1,2,3题。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师:如果以厘米为单位去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去量特别远的距离,你们觉得方便吗?因此,我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作单位,就很不方便了,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课题1米有多长(第1课时)总课时3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
    (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
    (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
    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题练习四(第1课时)总课时4
    教学目标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重点难点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准备一条长十几厘米的纸条。
    教学过程
    第一题
    完成课本图中文具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注意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
    第三题
    量一量,填一填
    第四题
    是实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该用什么工具。
    第五题
    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六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课题分物游戏(第1课时)总课时1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
    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每人20个圆片或者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俩人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开始分桃子。
    2.板书课题
    二、问题探究
    1.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磁性黑板并贴上8个桃子图片。
    师听汇报后根据学生说的板书:
    3.评价: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日常生活中我们分东西时常会碰到分得一
    样多和不一样多的事物。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板书:同样多
    4.请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指导。
    5.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6.出示小狗分骨头,老师相机指导,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三、体验感悟
    1、师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须要几个圆环。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
    2.师出示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第5题,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2.下课后,请同学们
    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苹果(第1课时)总课时2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拿出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出示12个苹果图片和4个盘子图片贴在磁力板上。
    2.问:看到了什么,能帮淘气分一分吗?
    3.老师收走盘子,问:现在没有盘子了,还可以怎样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呢?
    A老师巡视,指导。
    B老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12个苹果,每个盘放()个,需要()个盘子。
    三、体验感悟
    尝试第1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基本练习
    试一试第2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第4题
    1.出示做操图
    2.还可以怎样排?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糖果(第1课时)总课时3
    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
    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
    难点: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一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参加生日聚会,唤起主角的意识。
    一上课,我就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然后,我很神秘的告诉他们:今天呀,是老师的生日!接着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我的生日Party,好不好?
    等他们稍微安静,我就为难地说:可是老师今天太忙了,你们能不能帮帮老师?老师想摆六桌,你们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好吃的东西(同时在电视上出现这些小吃的数量:柑桔42个、果冻34个、花生95颗、糖果100颗、板栗49个、饼干72块)都平均分成6份?出示课题分食品。接着,我让他们小组自由选择想帮老师分的东西,小组长到讲台前领取要分的物品。
    二、问题探究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如何将手中的物品平均分成6份,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分,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一组分得又好,又快。学生开始小组讨论,然后进行分一分。分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各个小组长汇报小组分的情况,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要鼓励学
    生分法的多样化,并评价哪个小组做的较好。
    三、体验感悟
    讲述:大家都留意到了每张桌子上都摆了黄豆,是不是有点奇怪吧?我们老家有
    个习俗是:要在生日那天吃黄豆。所以我为大家准备了黄豆。在吃黄豆之前,我拿黄豆来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玩游戏之前,跟学生讲清楚游戏规则:小组内派个小朋友抓一把黄豆,然后拿这一把黄豆来分,如果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分成3份,再得3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4份,再得4分;一直分下去,能分成几份,就再得几分;看哪一组得分最高。
    学生开始活动。完成后将他们的分数打在准备好的表格里,在电视机里呈现出来。都做完后,让学生根据打出来的分数,判断哪一组获胜,然后给获胜组奖励。
    四、实践应用
    五、小结
    讲述:在老师的生日Party上,玩的开心吗?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是怎样学到的?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分香蕉(第1课时)总课时4
    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
    2.板书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
    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五(第1、2课时)总课时5、6
    教学目标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小熊开店(第1课时)总课时7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体会乘法,除法的互逆关系.
    4、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原来阿!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独立思考
    2)独立列式
    3)交流汇报
    4)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个人汇报小猴,小狗都买到了坦克,他们可高兴了,你们高兴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在4*5=?20/4=5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快乐的动物(第1课时)总课时8
    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
    (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
    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3)
    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
    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
    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
    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
    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
    (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花园(第1课时)总课时9
    教学目标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请画出笑脸订正结果: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课题练习六(第1、2课时)总课时10、11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第1题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75第2题:
    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5第3题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看图列式计算:
    P75第4题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五、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
    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六、知识应用:
    P76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76、77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 语文老师工作计划 |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随便看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

 

Copyright © 2002-2024 swcv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