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留学 移民 外语考试 英语词汇 法语词汇 旧版资料
标题 |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
内容 |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为帮助幼儿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单数、双数、相邻数等知识,培养幼儿的运算兴趣,我选择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编译和破解等游戏方式,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单数、双数、相邻数等知识。 2、幼儿初步运用正向、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运算,培养幼儿的运算兴趣。 3、幼儿充分感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表一(朱老师) 90 2、图表二(季老师) 999 2-16-34-44+15-36-57-47-6 3、图表三(幼儿园) 7-23-25-42+17-46-54-23+3 0889 3、电话号码记录纸 4、幼儿准备:熟悉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昨天晚上,我接到我们班的朱广文小朋友打给我的电话,他说在家很想老师和小朋友们,那你们想不想他?如果想他,怎样和他联系? (让幼儿自由讨论,引出打电话的想法。) 2、师:他妈妈的手机号码是(出示电话号码13062913897)。我们来数数手机号码有几个数?(幼儿一起点数,11个数字)第2位数是几?第3位数是几?倒数第3位数是几? 二、破解电话密码。 1、破解朱老师的电话密码复习巩固 设疑激趣 师:朱广文小朋友想我们了,就打来了电话。你们或者是爸爸妈妈如果有事要跟老师讲,也可以给老师打电话。你们知道朱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她的电话号码是带密码的,我想请你们解一解、猜一猜。 破解密码 师:朱老师电话号码的数字分别是(出示图表1):第一个数是顺数排第一的数第二个数的相邻数是7和9第三个数是9,第四个数是顺数排第五的数第五个数是排第一的双数第六个数是比10少1的数第七个数是0第八个数是排第四的双数第九个数它的相邻数是3和5第十位数是比9少1的数第十一位数是5和7的相邻数。这个电话号码是多少?(18952908486) 验证号码 师: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 (朱老师的电话铃声响):是不是朱老师的电话号码呀?(是)你们真棒! 2、破解季老师的电话密码集中检验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呀?我的电话号码也是带密码的.我设置的密码和林老师的不一样,都是加法和减法的得数,请你们认真看一下,解一下。 3、破解幼儿园的电话密码督促检查 师:我们幼儿园的电话也都是加法和减法的得数,请你们也来解一下。 (全体幼儿一起验证对与错。) 师:这是我们幼儿园的电话号码,一共几个数字组成?(.教案来自:教.案网)(12个)和刚才我们破译的手机号码有什么不同呢? 师:你们知道0511这四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家里固定电话、小灵通所在地区的电话区号,南京025、上海021) 师:假如我们班有你的好朋友回自己老家过年了,在拨打她家的固定电话时,前面应加拨什么? 三、幼儿编译密码 1、师:你们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张记录纸,上面有你家人的电话号码,请你把它们也编成密码,待会儿让大家破解一下。 2、幼儿各自编译自家的电话号码。 3、幼儿互解密码并验证。 四、小组练习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老师和朋友的电话号码记录到自己的电话册中,并保持经常联系。 活动反思 把10以内的加减用解密的方法让幼儿来练习,幼儿对活动非常有兴趣,从中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积极动脑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解题迅速,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不足,在引导幼儿观察手机号与固定电话不同之处时,我担心幼儿讲不出来,太急燥了自己直接告诉幼儿了这是区号,可能有些幼儿还不太理解,以后在活动中,要多多放手让幼儿去领会。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物品的形状或颜色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硬纸制作的大房子一幢、正方形、圆形若干 2、红色、黄色、蓝色的彩色长方形若干、胶棒若干 3、硬纸和彩纸做的规律物品若干(如:栅栏、各色花朵、串彩环、串珠) 活动过程: 1、以地震为话题,引出主题。 教师:我是兔妈妈,今天我可伤心啦,地震把我家的房子菜园都毁坏啦,小朋友我们一起帮助兔妈妈重建家园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地上路面并发现排列规律。 提问: ①去往兔妈妈家要经过一条路,可是小路也在地震中毁坏了,请小朋友和兔妈妈一起把路修好,请小朋友先观察一下,脚下的路是由什么形状铺成的? ②这条路是按一定规律铺成的,小朋友看一看有什么规律?请你按照规律帮兔妈妈铺路。(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帮助兔妈妈修建家园①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A:按规律进行操作。 B:小朋友要共同使用材料。 ②幼儿分组操作第一组:修补栅栏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栅栏,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二组:种花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花,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三组:粘彩砖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长方形彩砖,请幼儿分别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四组:串彩环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彩纸,请幼儿根据提示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五组:串项链为幼儿准备2种形状的彩珠,请幼儿按形状进行操作。 第六组:修补窗帘为幼儿准备2种颜色的材料,请幼儿按颜色进行操作。 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粘彩砖的幼儿能按要求有规律的进行操作。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并按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幼儿按两种颜色(红黄红黄),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颜色(红黄蓝红黄)。 4、教师小结,师幼合影留念。 兔妈妈今天真开心呀,感谢小朋友们对兔妈妈的帮助,把我的家按照我喜欢的规律修建,(.来源教案网)让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兔妈妈的家刚刚修建好,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小朋友的,那我们就在重建的家园前合影留念吧。 活动延伸: 1、美工区:提供彩环及操作卡片,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制作。 2、益智区:按提示有规律的串项链、串彩环。 3、建筑区: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插塑。 4、户外活动时或回家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 活动反思: 1、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大、哪个小。 2、在辨别大、小的基础上,学会按大、小分类。 3、学说大的、小的,让幼儿愿意说话。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别贴有大、小字卡的大房子、小房子。大、小红花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玩具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辨别大小。 1、讲述故事:秋天来了,天气很凉爽!玩具王国里的玩具宝宝们都出来玩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玩具宝宝呢? 2、分别出示大白熊和小白熊、大棕熊和小棕熊、大娃娃和小娃娃、大超人和小超人、大汽车和小汽车,引导幼儿辨别大、小,并说出大、小。 二、帮玩具宝宝找家,尝试将大、小分类。 1、继续讲述故事:这么多玩具宝宝啊~!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玩的可开心了!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该回家了!玩具宝宝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它们伤心的哭了!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吧! 2、请幼儿帮玩具宝宝找家,教师引导幼儿将大玩具放在写有大的大房子里,小玩具放在写有小的小房子里。!..教案网! 三、活动结束,让幼儿说出大的小的。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们都送回了家,它们要谢谢你们,给每个小朋友送一朵红花。并要求孩子说出自己拿到的花是大的还是小的。 活动反思: 在此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思路清晰,衔接顺畅,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大小,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积极参与。在游戏环节中,选择的大小玩具应是相同类型的,便于让幼儿进行区分,同时在给大大小小穿衣服的环节中,应让幼儿先对衣物等进行区分,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时不一样的,再说哪个给大大哪个给小小,让幼儿的思维以渐进式的进行。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 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 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xx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幼儿天平人手一架;排序板(4)花片、积塑、石头、核桃、积木图片人手一套记录表幼儿人数一份、示范记录表二份 活动过程: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 (1)你们知道它们谁重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 (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小编精心 |
随便看 |
|
出国留学网为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留学、移民、外语考试等出国知识,帮助用户化解出国留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