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综合测评
1.人眼的“黑眼球”和“白眼球”,实际上看到的分别是: 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 C.巩膜和虹膜;D.角膜和虹膜。答:[ ] 3.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 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答:[ ] 4.某同学视力正常。风筝从他面前起飞后,在他的视野中变得越来越小。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该同学在注视风筝的过程中,眼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情况? 5.看书一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眼。其主要原因是: A.使调节瞳孔的神经休息; B.使调节晶状体的肌肉放松; C.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答:[ ] 6.小明的爷爷奶奶都是年近六十的老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要摘掉眼镜;奶奶相反,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要戴眼镜。请推断,爷爷奶奶眼镜的镜片最可能是: A.变色镜或凹透镜; B.凸透镜和变色镜; C.凹透镜和凸透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答:[ ] 7.从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A.声波→①→②→③→④→⑤; B.声波→④→②→①→③→⑤; C.声波→④→①→②→③→⑤; D.声波→④→③→①→②→⑤。答:[ ] 8.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视觉、听觉正常,下肢未受伤但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A.大脑;B.脑干;C.小脑;D.脊髓腰段。答:[ ] 9.反射过程中,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最终传到: A.效应器;B.感受器;C.脊髓;D.大脑。答:[ ] 10.经过一定的训练,外国人也能学会使用筷子,这主要因为他们的()有关功能得到了提高,使手的动作协调、准确。 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答:[ ] 11.以下哪些活动的完成要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 A.异物进入器官后引起剧烈咳嗽;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摆放在阳台上的花草,茎叶都朝外生长; D.身体有炎症时,白细胞会聚集到伤口周围吞噬病菌。答:[ ] 12.马戏团里的动物在成功表演节目后,训兽员总要喂给它们一些食物,其作用是: A.鼓励动物的出色表演; B.强化已形成的简单反射; C.强化对具体刺激形成的复杂反射; D.强化对抽象刺激形成的复杂反射。答:[ ] 13.复杂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相应刺激强化,则复杂反射就会逐渐: A.加强; B.消退; C.先加强后消退;D.先消退后加强。答:[ ] 14.圆圆在摘野果时,不小心手被刺扎了一下,手迅速缩回。但她又很想吃这个野果,于是伸手忍着痛摘下了野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圆圆不小心被扎后缩手,是复杂反射; B.缩手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指挥下完成的; C.圆圆忍痛摘野果是因为大脑皮层可以干预简单反射; D.圆圆完成摘野果的动作与小脑无关。答:[ ] 15.聋哑人彼此用手势交流,所属的反射活动类型是: A.简单反射; B.先是复杂反射,以后习惯了就是简单反射; C.复杂反射; D.对具体信号所发生的反射。答:[ ] 16.下列四组疾病中,因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是: A.高血压和地方性甲状腺肿;B.夜盲症和佝偻病; C.侏儒症和糖尿病;D.白化病和色盲症。答:[ ] 17.在某些山区,能见到经过很长时间也不变态的大蝌蚪。根据这一现象判断,这个地区人们易患: A.地方性甲状腺肿;B.侏儒症; C.呆小症; D.“甲亢”。答:[ ]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感受器是产生感觉的器官。( ) (2)晶状体曲度加大,可以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曲度减小,可以看清远处物体。( ) (3)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同,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 (4)远视眼的眼球是前后径过长,角膜和晶状体曲度过大。( ) (5)胰腺就是胰岛。( ) (6)耳垢是由外耳道皮肤里腺体的分泌物和脱落的表皮混合而形成的,对耳有保护作用。( ) 19.你所听到的声音,来自于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振动越剧烈声音越大。 把振动向内传送到一个很薄的膜,它就是 。它的振动被三块 再传送到内耳。内耳有一个大约30多毫米长的叫做 的螺旋状的管子。内耳中,把振动变成神经冲动传入 ,你就产生了听觉。 20.视觉是这样形成的:光穿过黑色 到达你的眼睛。在它周围的 自动调整进入眼睛的光的量;当光很亮时,瞳孔收缩,当光很暗时,瞳孔 。角膜具有保护瞳孔的作用。 就在瞳孔的后面,它的工作机理如同照相机的镜头。影像是在眼球后半部,即在 上形成的。 21.一般来说,眼中的晶状体把影像直接聚焦在视网膜上。 眼的人,影像聚焦在视网膜前, 镜可解决这类眼睛的聚焦问题。 眼的人影像聚焦到视网膜后, 镜可以解决这类眼睛的聚焦问题。 22.用一根头发轻轻触及眼睫毛就引起眨眼,应属于 反射;婴儿闻到牛奶的气味而分泌唾液属于 反射;饲养员的哨声引来鸡群觅食应属于 反射。 23.将下列各种现象与原因用直线连接起来。 A.瞳孔缩小 a.脑血栓 B.近视眼 b.胰岛素分泌过少 C.传导性耳聋 c.视神经细胞受损 D.一侧肢体不能活动 d.光线过强 E.失明 e.鼓膜受损 F.侏儒症 f.幼年缺乏生长激素 G.糖尿病 g.晶状体过凸 24.许多成语或者歇后语反映的是复杂反射现象。例如,“望梅止渴”、“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请你再写出三个反映复杂反射现象的成语或歇后语。 25.人脑是一部非常复杂而精密的“机器”,调节和控制着人的各种活动。通过学习,你对脑有了哪些认识,试着填充下面的空格。 (1)人的脑包括① 、② 和③脑干三部分。 (2)图中①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 ,主管人体的 、 、 、 等活动。 (3)图中②的作用是协调 的活动,维持身体的 。 (4)图中脑干是人体的 、 等重要的调节中心。 26.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X用一支绘图笔在学生Y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学生Y蒙上眼睛,学生X用针轻触Y测试区上的每一点,当学生Y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Y有正反应(即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1)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敏感? (2)为什么学生Y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能感觉到针尖的触动? (3)描述学生Y从感到针触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 (4)在实验过程中,学生X一不小心,用力把针压在某一点上,学生Y立即把手缩回。 ①写出这类反应的名称。 ②这类反应通常是非常迅速的,这项特征有什么意义? ③指出这类反应的另一项特征。 27.仔细观察你周围的同学,你会发现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对有的同学说:你得的是假性近视;对有的同学却说:你得的是真性近视。 (1)什么是假性近视?什么是真性近视? (2)你知道鉴别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方法吗? (3)你有更好的预防近视的方法吗? 28.夏日的周末,小张在家光着脚玩,忽然踩到了一颗扣子,在感到疼痛之前,他的脚已经自动抬起来了。这个过程主要说明了哪种生理现象?这种生理现象对他有什么意义? 29.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正常狗切除胰腺后出现糖尿;将正常狗的胰腺移植到腹部皮下,不出现糖尿 给正常狗结扎胰管,胰腺大部萎缩,胰岛细胞活着,不出现糖尿 给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岛提取液,糖尿症状减轻 给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病情得到控制 (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2)糖尿病和胰岛素的分泌有什么关系?应该怎样预防糖尿病? 参考答案 1 C 2 B 3 B 4 D 5 B 6 C 7 B 8 D 9 A 10 B 11 B 12 C 13 B 14 C 15 C 16 C 17 A 18(1)×;(2)√;(3)√;(4)×;(5)×;(6)√。 19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 20瞳孔、虹膜、放大、晶状体、视网膜。 21近视、凹透、远视、凸透。 22简单、复杂、复杂。 23 A—d;B—g;C—e;D—a;E—c;F—f;G—b。 24略。 25(1)大脑、小脑;(2)中心、运动、语言、听觉、视觉;(3)人体、平衡;(4)心跳、呼吸、生命活动。 26(1)指尖;(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4)①简单(非条件)反射,②避免受到伤害,③是先天性的反射。 27(1)假性近视是由于经常不正确地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得不到应有的休息,晶状体也随之处于变厚的状态。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看不清物体。这个时期眼球无器质性改变,如果能够适当休息和治疗,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眼睛,还有希望恢复正常视力。但如果假性近视阶段不及时纠正和治疗,久而久之,就会发展成真性近视,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眼球不可逆地变形。(2)鉴别方法是,在5米远处挂一张国际标准视力表,先确定视力,然后戴上300度的老花镜,眺望远方,眼前就会慢慢出现云雾状景象。半小时后取下眼镜,再查视力,如视力增强,可认为是假性近视;如视力依旧或下降,按这种方法每天再进行一次,连续重复三天,如视力仍无改善,就可以确定为真性近视。(3)略。 28说明了在脚踩到扣子的反射活动中,参与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来自脊髓的神经冲动在使腿部肌肉收缩,脚抬起的同时,也向上传递到大脑。冲动传递到大脑,大脑分析出“疼”的时间比反射行为发生的时间长,所以当他感到疼痛之前,脚已经从扣子上移开了。这种现象可以保护人体免受进一步伤害。 29(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葡萄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2)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控制饮食、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以及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等,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皮肤部位 |
手背 |
手掌 |
指尖 |
前臂 |
正反应百分率 |
50 |
85 100 |
75 |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
|